上蔡脫貧戰猶酣
摘要:《農民日報》記者 張培奇 《農民日報》見習記者 范亞旭正值酷暑,豫南上蔡縣的大地上,忙碌的扶貧隊伍奮戰在村莊一線,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攻堅戰中不斷向貧困發起沖鋒。2017年
《農民日報》記者 張培奇 《農民日報》見習記者 范亞旭
正值酷暑,豫南上蔡縣的大地上,忙碌的扶貧隊伍奮戰在村莊一線,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攻堅戰中不斷向貧困發起沖鋒。
2017年,作為扶貧路上攻堅拔寨的關鍵之年,上蔡縣還有97個貧困村、23236戶68931個貧困人口尚未摘帽,是河南省貧困人口最多的縣,任務重、壓力大、困難重重。上蔡縣委書記胡建輝說,扶貧就要不畏艱險,今年全縣圍繞減貧增收這個核心,以貧困戶脫貧為總目標,以貧困鄉村為主戰場,以產業扶貧和轉移就業為抓手,開展“產業扶貧推進年”活動,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確保全年完成6690戶18810個貧困人口脫貧、37個貧困村摘帽的脫貧攻堅任務。
夏日里,記者進機關走鄉間,訪農戶問干部,看到了掛圖作戰的緊迫、上下戮力的決心、干群關系的融洽、貧困農戶對生活重新燃起的希望……
制度創新,政策激勵,構建精準扶貧工作大格局
在上蔡,從城市到鄉村,從街道到庭院,脫貧攻堅正在穩步推進,通過開展“萬名干部幫萬戶”活動,全縣10016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29461戶貧困戶及部分脫貧戶,實行幫扶責任不脫貧不脫鉤,結對幫扶均實現全覆蓋。“構建精準扶貧工作大格局,對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方法、步驟及時間安排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部署,對貧困村和貧困戶進行了精準識別,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職責進行了劃分,建立經常性的督促檢查和考核制度。”上蔡縣扶貧辦主任袁衛兵介紹。
在上蔡縣脫貧攻堅工作辦公室內,組織機構、工作流程、工作職責等紛紛上墻。在電腦上打開脫貧攻堅流程示意圖,貧困戶的家庭人員、致貧原因、生產條件、收入來源和歷年來享受的危舊住房改造、種植養殖業、技能培訓等扶貧項目及增收計劃、脫貧目標等基本情況一目了然。
在邵店鎮劉岳村委,駐村第一書記周軍良正忙著打印征求村民意見的表格。“村里準備把一處廢棄坑塘整治后,建水產養殖基地和垂釣中心,將來以村集體的名義對外承包,帶領一部分貧困戶發展,這些表格是準備用來征求群眾意見的。”周軍良說。2015年8月,河南省農業廳的干部周軍良來劉岳駐村,兩年里他引導著村民發展葡萄、生姜等產業,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0戶607人,通過產業項目、自主創業、外出打工等方式,如今已經脫貧146戶572人。
“脫貧攻堅需要始終扣住‘精準’二字。”上蔡縣副縣長拜玉寶說,“以貧困戶為基本單位,逐村逐戶調研走訪,全面掌握貧困戶家庭現狀、致貧原因等基本情況,對不符合貧困標準的堅決退出,對返貧的及時錄入,確保貧困對象識別精準、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縣、鄉、村逐級制訂脫貧計劃,采取“一戶一策、一戶多策”的模式,對貧困戶量身定制脫貧措施,做到脫貧措施精準、有章可循。”
在脫貧攻堅進程中,上蔡縣紀委始終把好精準扶貧廉政關,以工作促宣傳、宣傳帶工作的形式,暢通監督執紀問責服務保障體系。“加強對扶貧政策、扶貧資金等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對脫貧攻堅領域的監督執紀問責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基層,繼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抓好正風反腐工作,提升群眾獲得感。”針對群眾眼前的“蠅貪”、“虎患”,上蔡縣紀委書記李超作出了明確的表態。去年,上蔡縣先后兩次對5名不稱職的第一書記進行了召回處理,對3名派出單位負責人進行了誡勉談話,對1名單位負責人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對1名分管副局長進行了行政撤銷職務的處理。
如今,上蔡縣已經實現448個行政村(居委會)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全覆蓋。“繼續實行第一書記召回制度、選派問責機制,選出一批先進典型,示范帶動全縣第一書記更好發揮作用,為貧困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上蔡縣長李衛明說。
探索集中托養模式,解決重殘家庭難以“造血式”脫貧問題
在大路李鄉栗莊村扶貧助殘托養院干凈整潔的房間內,53歲的護工黃翠英正在給昏迷的丈夫聶華堂量血壓。2012年,聶華堂遭遇車禍成為植物人,被認定為一級傷殘。“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積蓄,還借了不少外債。”
照顧丈夫已是任務繁重,黃翠英還要供兒子上大學,說起往事,黃翠英連聲嘆息。
最初上蔡縣建檔立卡時,黃翠英家被認定為貧困戶。2016年7月,經精準識別,聶華堂入住栗莊村扶貧助殘托養院,同時黃翠英也被招聘為該院的一名護工。如今,一家人不僅每天食住無憂,她每個月還能領2000元工資。“有政府的幫助,每月有了穩定的收入,對盡早脫貧也有了信心。”黃翠英滿懷感激地說。
全縣29461戶貧困戶中,因殘致貧的2745戶8227人,占比9.32%。上蔡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振偉介紹,依據重度智殘人群分布情況,結合殘疾人員入住托養的實際需求,在全縣統籌規劃布局托養中心(院)點,確保重度智殘人員就近得到托養安置。目前,上蔡縣共在10個鄉鎮建成托養中心(院)16個,可集中托養智殘人員180人。
劉更臣是邵店鎮廟王村貧困戶,因為幾年前一次意外導致胸口以下癱瘓,經審查他進入邵店鎮扶貧助殘托養中心,但劉更臣一直想靠自己的雙手做一番事業。“聽說縣云銷飛天電商產業園內有電商培訓就報名了,現在做微商賣絲瓜水化妝品,慢慢打開了銷路,每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雖然不多但能讓我盡快脫貧。”劉更臣高興地說。如今,在云銷飛天電商培訓學校的指導下劉更臣有了發展途徑,他也準備離開托養中心,開始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集中托養工作的開展不僅有效改善了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的就醫條件和生活水平,并解脫其家庭勞動力外出打工;還能吸納一批貧困戶家庭勞動力到托養院從事護理工作,并釋放一批勞動力到外面工作,解決了他們只能‘輸血式’扶貧,難以‘造血式’脫貧的問題,真正走出了一條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增收脫貧的新路徑。”袁衛兵解釋。
產業扶貧可持續,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有門路
行走在邵店鎮上崗村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基地,一排排光伏電池板整齊地在一片低洼地中聳立著。“因光伏扶貧項目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方式以及資源的廣泛性、區域的適用性,把當地低洼荒地充分利用起來而備受青睞。”邵店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依托光伏發電項目流轉低洼荒土地5150畝,涉及貧困家庭60戶,每畝每年租金960元,發電板下種油牡丹可將附近貧困勞力全部吸納。同時,還對全鎮800戶貧困家庭采取兜底扶貧政策,每戶每年能拿3000元,持續20年,目前2016年的光伏兜底扶貧資金已全部發放到戶。”
致富不忘鄉親,在外創業成功的張改霞也積極參與其中。老家在邵店鎮石佛村的張改霞在安徽省創業成功,其名下康威服飾公司生產的棉衣目前已出口到波蘭、羅馬尼亞等國家,產品一直供不應求。“從老家走出去后,就想著能為鄉親們做點事,如今正趕上全縣扶貧的關鍵期,我能做的就是在老家設一個分公司,讓村里的貧困戶有活干,有錢賺。”張改霞說。今年3月,她在村里開始組織生產,全廠38個崗位吸收了13戶貧困戶。
在上蔡縣,融合了齊海、楊屯、洙湖、邵店等鄉鎮100多家農業經營主體的駐馬店市久久糧食產業聯合體內,大棚蔬菜正采摘上市,茄子、黃瓜、辣椒等已經開始直供周邊城市大超市。“為幫助貧困群眾脫貧,我們優先安排貧困人員到聯合體就業,免費進行崗前業務技術培訓,上崗后抽調熟練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負責人張紹營介紹,“幾年來聯合體先后安排2000多農村貧困群眾就業,年人均收入在4萬元左右。”
袁衛兵介紹,全縣積極探索實行“公司+貧困農戶”、“專業合作社”等模式,以土地、勞動力、扶貧資金入社入股,實現農村生產要素的重組和流動,促使貧困群眾生產要素增值增效,實現貧困人口持續發展致富;還主動引入“互聯網+扶貧”模式,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扶貧;對有就業意愿無技術的貧困戶,政府免費培訓,由幫扶單位、幫扶人等介紹就業,還可以依托“全順勞務公司上蔡分公司”幫助介紹就業。
“人心齊,泰山移。”為甩掉貧困的帽子,上蔡151萬人凝心聚力,在古蔡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砥礪奮進,跨入小康的日子已越來越近。
(轉自2017年8月5日《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