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抗美援朝老戰士高書勤
摘要:真心鑄友誼 深情化嚴寒——記抗美援朝老戰士高書勤□晚報記者 高琳琳 文/圖開篇詩參軍到前線,朝鮮已停戰。小心防摩擦,大膽反搗亂。灶臺愛國心,飯菜大貢獻
真心鑄友誼 深情化嚴寒
——記抗美援朝老戰士高書勤
□晚報記者 高琳琳 文/圖
開篇詩
參軍到前線,朝鮮已停戰。
小心防摩擦,大膽反搗亂。
灶臺愛國心,飯菜大貢獻。
真心鑄友誼,深情化嚴寒。
高書勤的復員軍人證。
村干部詹建黨(中)看望高書勤夫婦。
高書勤今年已83歲,愛和妻子下地勞作。兒女一再勸說讓他們歇歇,可高書勤說,活動活動腿腳對身體健康有好處。高書勤的兒子說,父親一直按一個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是子女學習的榜樣。家人都希望父母能安享晚年,快樂度過每一天。近日,記者在驛城區胡廟鄉葉莊村村干部詹建黨的帶領下,來到高莊村采訪高書勤老人。說起當年參加抗美援朝的經歷,高書勤老人十分感慨,很多往事如同發生在昨天。
父母早逝生活苦
“快去,把我的小紅本拿出來,在里屋的箱子下面壓著呢。”得知記者要采訪自己,高書勤十分高興,囑咐妻子李本英去拿自己的證件。
“他啊,把那個小紅本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會放這兒,一會放那兒。”李本英笑著說,參加抗美援朝的那段經歷令丈夫終生難忘,那褪了色的復員證明是他最寶貝的東西。
記者在高書勤的證件上看到,高書勤出生于1934年,服役于九八九六部隊,職務是戰士,在部隊是步槍手。
1956年剛過了春節,高書勤聽說正在征兵,村里有幾個同齡人都去了,他就跑過去報了名。得知弟弟要去參軍打仗,高書勤的姐姐死活不同意,一直苦苦勸說,希望他留下。高書勤不想成為姐姐的負擔,同時也想到外面闖蕩一番,所以就下定決心要去參軍。
“如果當年父母在世,肯定不會讓我去參軍的,我姐姐為此哭了很多次。”高書勤說,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和姐姐相依為命。后來姐姐出嫁,家中只剩下他一人。由于貧窮,他22歲還沒有成家。
沒出正月,高書勤就和同村的幾名青年到確山縣城換上軍裝,然后乘坐5天6夜的“悶罐”火車到達朝鮮。當時朝鮮下著大雪,道路兩側有許多被炸壞的火車殘骸,還有許多汽車輪胎和零件。
與朝鮮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高書勤隨部隊來到朝鮮一個叫楊寨(音)的小鎮。剛開始他們住在當地老百姓家里,建了營房之后就搬走了。“那時候大家住的是臨時搭建的木板房,四處透風,寒氣襲人,我們很多人都生了凍瘡。”高書勤說,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都沒有怨言,一切行動聽指揮。
雖然部隊去的時候已經停戰,但朝鮮局部地區還有戰事,高書勤和戰友們耳邊不時會傳來槍聲、爆炸聲。因為是新兵,大家在參加政治學習的同時還要加強軍事訓練。站崗、放哨、巡邏、學習,他們每天都很忙碌。
高書勤稱,當地的民眾因為經歷了幾年的戰爭,生產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響。那時候,在接近戰區的許多地方,志愿軍戰士經常協助回鄉的朝鮮人民挖出敵人埋在地下的地雷等爆炸物,幫對方蓋房子、平整農田,使他們盡快安定下來,恢復生產。為了幫助當地民眾,大家還把糧食和衣物支援給受災的朝鮮人民。
水利是朝鮮農業的命脈,當地大面積種植水稻。為了盡快恢復朝鮮的農業,駐扎在朝鮮的中國部隊開始為朝鮮軍民修復被敵人破壞的水庫,修建灌溉工程。他們還幫助朝鮮人民修復鐵路線和火車站,迅速恢復朝鮮北部的鐵路交通運輸。
高書勤所在的部隊幫助朝鮮人民開展耕地、插秧、送糞、鋤草、收割、打場等各種勞動,與朝鮮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的部隊還幫助朝鮮人民進行修壩、掘井、修橋、修渠挖溝和修蓋房屋、學校等各項建設。
在和朝鮮人民的交流中,高書勤和戰友們也學會了不少朝鮮話,“阿巴吉”(大伯)、“阿媽妮”(媽媽),同時對方也跟著他們學習你好、再見、謝謝等日常用語。
“無論在哪兒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高書勤回憶,自己身體瘦弱,加上在朝鮮水土不服,他的眼睛患了眼疾,很長時間都沒有恢復??紤]他的身體狀況,部隊領導把他調到炊事班,負責給大伙做飯。
“沒有到戰場上打過仗,穿的吃的都是祖國供給的,無以回報祖國,那我就在伙房里立功吧!”高書勤說,“我暗下決心,無論在哪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一名戰地炊事員,不僅要承擔全連的伙食,還要背糧、打柴、磨豆腐、攤煎餅,變著花樣給大家做飯。為了能讓戰士吃上熱飯,他們用破大衣包著炒面箱保暖,同時還捎帶送去武器,給大家鼓勁,把戰友的臟衣服拿回來洗,送干草讓戰士們鋪在地上防潮……
高書勤說,記得過年連隊吃餃子,他們要整夜剁肉餡,用鐵锨剁青菜。而他自己經常吃剩飯,把好的飯菜留給戰友們。
一天深夜,高書勤和戰友們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陣陣爆炸聲驚醒,大家以為來了敵軍的特務,就整裝待發準備戰斗。“當時空中不時有信號彈發出,四周都是爆炸聲,這種情況經常發生。”高書勤說,大家緊急集合完畢后,部隊首長才稱這是軍事演習,真是虛驚一場。
高書勤說,駐扎在朝鮮的志愿軍戰士們不顧冬日的風雪嚴寒和夏天的日曬雨淋,不分白晝夜晚巡邏放哨,才保證了停戰局勢的穩定。
樂享晚年生活
從朝鮮回國后,高書勤隨部隊來到安陽,然后退伍回到家鄉搞建設。雖然參加過抗美援朝,但是高書勤沒有居功自傲。他不但主動參與生產隊工作,替大家放牛,還和村民一起下地勞動,幫助鄉鄰耕種。
高書勤深切地感到和平的可貴和安全回家的喜悅,活著才是最真實的幸福,苦點累點不算什么。
回家后不久,經人介紹,高書勤和李本英結了婚,兩育有三兒兩女。多年來夫妻倆相濡以沫,互敬互愛。“孩子們都很孝順,我和老伴有福氣。”高書勤說,他和老伴很享受現在的幸福生活。
如今,老人年過八旬,身子骨還算硬朗,跟著二兒子一家一起生活。每天一大早,高書勤都要給院里的家禽喂食。空閑時候,老人會把屋前屋后都清掃干凈。“活動筋骨,鍛煉身體,不能給兒女添麻煩。”高書勤老人常說,自己能活那么大年紀已經很幸運了。
“雖然在部隊沒有立什么功,但是我不后悔去參軍,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還會去報名參軍。”提起往事,高書勤深情地說,他很懷念自己的戰友和部隊首長,也懷念當年在朝鮮的日子,這段難忘的經歷是他一輩子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