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發現】“無現金社會”的便利與隱患
摘要:8月,各大第三方支付平臺又開始新的一輪營銷活動,開足火力搶占線下市場。從支付寶、微信支付兩大移動支付巨頭,到一向“高冷”的Apple Pay和不溫不火的百度錢包
8月,各大第三方支付平臺又開始新的一輪營銷活動,開足火力搶占線下市場。從支付寶、微信支付兩大移動支付巨頭,到一向“高冷”的Apple Pay和不溫不火的百度錢包,折扣力度都相當大。如今,移動支付與我們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生活中的一切“衣食住行”幾乎都可以依靠手機App全包。
移動支付究竟給我們帶來多少便利?火熱的現象背后又存在哪些隱患?
“無現金”讓生活更加簡單便利
電子支付減少交易成本,節約社會資源。在現金交易時代,人們時不時要到銀行存取款,這要耗費不少時間成本,非現金交易就可以有效避免這個問題;另外還可以減少政府各方面的運行交易成本。與此同時,也可以避免制造紙幣和紙幣損壞的物資浪費。
降低了安全風險。當現金減少之后,與之相關的暴力犯罪就會大幅降低;同時還大幅減少收受假鈔帶來的經濟損失。不僅如此,“無現金支付”的所有交易記錄都會留下記錄,在打擊犯罪、洗錢、恐怖襲擊的大形勢下,無現金化交易越發受到青睞。
此外,還提升了衛生安全。因為紙幣在流通過程中接觸人員眾多,層次復雜,已成為致病細菌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早年香港城市大學一項針對亞洲7個國家鈔票衛生的實驗中發現,每張人民幣平均含菌量17.8萬個,1元、5角面額的紙幣,每張附帶的菌數更高達1800萬個。而電子支付手段則從根本避免了這種細菌傳染。
新型網絡詐騙、電信詐騙增長
在移動支付時代,“無現金”雖然給人們帶了便利,但是依舊存在很多新風險。
由于社交媒體盜用、短信木馬鏈接、騙取驗證碼等手段而造成的電信詐騙,已經成為許多人使用移動支付時的隱憂。罪犯利用安全漏洞盜竊或偽造他人身份,“無現金生存”者往往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賬號已被破解,錢款也在網絡世界里瞬間消逝。反之,使用現金時是安全的,無需與信用卡公司、移動支付開發者甚至銀行分享個人信息,自然沒有泄露之虞。
有學者介紹,我國的無現金支付技術還存在不少安全漏洞,身份證與手機驗證碼的安全驗證技術并不能完全保障無現金支付的安全性。
交易記錄全透明,甚至侵犯隱私
現金交易之所以受很多人青睞,就在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之后雙方都無法掌握對方的信息。格斯特在《邁向野獸的標記》一書中指出,“現金交易是匿名的、難以追蹤的,如果沒有現金,每一筆交易都將被記錄在案,這意味著每個人都毫無隱私可言”,也正是如此,有人認為“沒有現金就沒有隱私”。
電子貨幣的每一筆交易都能被追蹤,如果用戶的個人信息得不到良好的保護,反而便于商家侵害消費者權益。此前已經有媒體報道了有用戶因為給商家差評而遭致商家惡意騷擾電話、上門恐嚇的報復。
信用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剛需,當商家希望盡可能多地讀取個人信息以“洞察人性”之時,用戶端要小心謹慎地拿捏個人隱私的邊界。業界的良心操守固然重要,但制度與技術的雙重呵護,才是信用得以縱橫市場的倚仗。
因此,監管部門要更加重視個人信息保護,信用法、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等立法研究和信用信息標準的制定,令人期待。
商家拒收人民幣涉嫌違法?
當商家拒收現金,只接受移動支付方式時,到底有沒有違法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總則第三條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針對外界認為的“拒收現金并不等于拒收人民幣,移動支付只是一種支付手段,但移動支付的貨幣還是人民幣,而不是用美元或者其他外幣”針對這一說法,接近央行相關人士表示,在任何一個場景里,如果只有一種支付形式存在,一定是國家主權貨幣——人民幣。“法定貨幣——人民幣,就是我們錢包里的紙幣,紙面上面寫有中國人民銀行字樣,代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使的是國家主權,這是唯一的合法的法定貨幣。”相反,拒收銀行卡、第三方支付等支付并不違法。
商家對第三方支付差別對待,涉不公平競爭
現在有些商家只接受消費者用指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支付,這就涉及了某種程度的不公平競爭。
商家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應該無差別對待,提供同類支付服務時,也應該是公平與包容的。比如刷銀行卡,只要有銀聯標志就都可以用,不區分是某家銀行卡能刷,某家不能刷。對于互聯網支付,也應該包括所有或主要第三方支付機構。如果銀行和銀聯也推出了二維碼掃碼服務,商家也應該提供給用戶自由選擇的權力。
銀行不應盲目跟風移動支付
為了搶用戶、奪回市場,銀行等支付機構可謂傾盡全力、不惜重金,惹得已被支付寶、微信等霸占很久的移動支付市場狼煙四起。
有觀點認為,作為正常市場競爭行為,銀行等支付機構為消費者派發“紅包”并無不妥;作為移動支付的后起者,付出一些成本和代價爭用戶也不失為一種經營策略。真正值得思考的是,這種砸錢買用戶的做法能持續多久?在努力搶奪用戶的同時,銀行等支付機構也要檢視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留住用戶、站穩市場,千萬別陷入錢花光后就被用戶遺忘的窘境。
對科技接受度低的人群并不便利
“無現金社會”的便利也會給另一類人群帶來不利。有很多老年人至今不會上網,不會用手機銀行,不會用手機進行移動支付,甚至還有少部分老人完全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還經常忘記銀行卡密碼。所以,這部分人群還是需要去銀行窗口,和真人交流。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宋科表示,農民、老年人、孩子以及其他低收入、低知識水平和低信息技術接受度的人群大量存在,會受到新支付技術的排擠,失去分享高效率金融技術的機會,如果應對不當,可能導致新的社會不公平和貧富分化,這與我國當前大力推動的普惠金融發展導向不符。
或讓窮人留在體系之外
更為嚴重的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貧民、攤販、小商家之類沒有能力在銀行開戶轉賬的人,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排擠。金融作家費里斯比說:“堅持無現金交易就是施壓民眾開立銀行賬戶,加入金融體系,但許多窮人很可能留在體系之外。”
在印度的中產階級可以通過銀行來兌換他們的貨幣,通過銀行進行交易,但是遠離銀行的窮人就只能依靠舉債來度日了。沒有存款,學歷較低,所以這些窮人根本無法加入無現金社會和數字經濟的夢想之中。
發展仍宜循序漸進,謹慎待之
有觀點顯示,資金流通是市場經濟運轉的潤滑劑,主流支付手段的非現金化,其影響絕不僅僅是支付體驗的優化,還會帶來貨幣統計口徑的變動,也必然會加速各類金融業務和模式的重構。某種程度上,無現金社會仍是一個開放式問題,不得不慎重待之。(李秋旸 綜編)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