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準備 留學生社交 打破“中式圈子”
摘要: 進入8月,又一批留學生開始收拾行李踏上異國的旅程。相比前幾年,除了通過鉆研學業獲得一紙文憑外,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希望通過求學異國,積極適應當地環境,從而成功融
進入8月,又一批留學生開始收拾行李踏上異國的旅程。相比前幾年,除了通過鉆研學業獲得一紙文憑外,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希望通過求學異國,積極適應當地環境,從而成功融入異國生活,最大化地實現留學價值。
如何在充分了解他國文化的同時不失掉自己的文化特色?怎樣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個人社交圈?記者采訪了三位“過來人”,他們的實戰經驗或許能為留學社交恐懼癥號脈。
語言 注意聆聽 課堂是學習地道表達的最佳陣地
“出國前我認真準備韓語,達到了不錯的成績,沒想到到了韓國,連菜單都看不懂。”回憶起初到韓國留學的經歷,首爾大學教育學博士周穎哭笑不得。“我按照韓語翻譯點的菜品,上菜后發現與想象的完全不同。”因為不了解韓國的飲食文化背景,周穎鬧了不少笑話。
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生安璐偉也曾經在語言上跌倒過。一次教育專業課上,教授調侃道:“你們小的時候都是PB&J(The peanut butter and jelly sandwich ,花生果醬三明治,是美國小孩每天都會吃的早餐)”,話音未落,所有的美國同學哄堂大笑,只有國際學生一臉茫然。“就像在中國課堂上說豆漿油條一樣。如果不了解這些背景,很難真正聽懂\'”,安璐偉說。
對于留學生來說,語言是與外國人進行對話的工具,只要意思表達到位,別人都能聽懂,但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文化背景需要花時間琢磨。
周穎發現,美國的課堂是最佳的學習陣地,教授的發言,每一個詞的用法和表達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我曾經嘗試過教授說一句,我默念一句,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學會很多地道的表達方法。”
啟德教育北美產品中心總監胡光對此深感認同:“美國的課堂重視學生參與性,是一個社交型課堂。教授經常會布置討論發言,你需要跟同學們組成小組,分配任務,溝通協作,進行presentation,展示個人成果。”他認為,除了教授,身邊的外國同學也是學習的榜樣。“小組討論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還是借鑒外國學生地道表達方式的好機會。”
內容 融合≠迎合 了解異國文化也不丟個人特色
當別人在聊某個話題時,如何能夠有所參與?當對方拋出一句“how about you?”,怎樣才不至于尷尬冷場。安璐偉認為,在經歷了文化差異的“考驗”后,留學社交的最大難題來自于留學生本人,如何能夠“有話說”很關鍵。從文化到歷史,從電影到動漫,你可能需要各個領域都有所涉及,同時,也有自己感興趣并深耕的領域。“你需要成為一個有趣的人,這一點在任何社交場合都適用。”周穎也表示,社交圈既是封閉又是重合的。“你的知識面越廣泛,越容易交到朋友。如此一來,社交關系就會朝良性方向發展。”
對于留學生來說,融合不等于一味迎合,不能丟掉自己的文化底色。“融入是雙向的,需要兩方共同增進對彼此文化的了解。”
在美國購物時通常要準備一個小錢包裝硬幣,很不方便。于是,安璐偉向外國朋友介紹了中國強大的支付系統。“我們出門只要帶一個手機,通過二維碼掃碼就能付款,根本不需要帶各種信用卡和現金,節省了找錢的時間,十分方便。”外國朋友嘖嘖稱贊。
安璐偉說,“外國人很樂意去了解中國,我主動向他們介紹中國優秀文化和創新科技,和他們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順暢。”
心態 克服膽怯 別急于找歸屬感
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出于安全感與交際成本等因素的考慮,會在第一時間尋找“同類”。這樣的社交有大量共同話題可聊,使留學生迅速找到歸屬感,“中式圈子”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于是,當面臨選課和社團活動時,留學生就開始扎堆。“這個課要不要一起選?這個活動要不要一塊兒參加?”幾輪“調研”下來,既耽誤了時間,還不一定能選到最心儀的課程和活動。
安璐偉認為,雖然每個人都會對陌生的環境不適應,但總要硬著頭皮去改變。“剛開始可能會膽怯,甚至到了活動地點也猶豫再三不敢進去。但只要克服了心理的第一道關卡,你會發現情況沒有你想象得糟糕。”
澳洲國立大學畢業生、博主若夢認為,可以先嘗試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打開自己,與他人建立聯系。比如,通過Instagram、Facebook等國外社交軟件關注、結實與自己興趣相投的人,接著參與沙龍、聚會等線下活動,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不要害怕犯語法錯誤,要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時可以配合使用一些肢體語言。”
■ 建議
有意識地培養公共演講力
●胡光 啟德教育北美產品中心總監
在美國,大多數人都有廣泛的愛好和才能,他們不愿意被一個小圈子所束縛。如果留學生愿意主動接觸當地電影、運動等,會無形中為交友增加資本。
同時,大多數中國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但到了國外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在公開場合演講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是美國大學所需要的,也是留學生在與人交往時最基本的能力。美國人相對"aggressive",會主動地、清楚地表達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建議留學生觀看公眾人物的演講視頻,模仿其動作、形態、聲調、用詞,并進行模擬練習。
最后,建議留學生提前了解國外禮儀、交友禁忌等。實際上,了解國外文化也是留學生涯的一部分,留學生應抱著融入的心態去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 關鍵詞
學校社團
社團的建立大多數是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參與社團活動讓有相同興趣的人在輕松的環境下交流,不受語言和國別限制。對于大一新生來說,參加感興趣的社團是鍛煉留學社交能力的第一步。
志愿者工作
國外的義工組織比較發達,義工活動也豐富多彩。兩周或一個月的義工活動,會讓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在同一環境中更加親近,不會因文化背景和語言的不同陷入“沒話聊和不知道怎么聊的”社交困境。
打工
尋找兼職工作是學習口語、鍛煉與當地人溝通交流能力的好方法。校外兼職遇到的人員相對復雜,而校內打工環境較為簡單,容易交到朋友。
健身房
一次共同的訓練、一句及時的鼓勵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大部分人都有運動健身的習慣,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何樂而不為?
學術會議
學校會不定期舉辦各種主題的學術會議或學術論壇,不同專業、年級的學生都有機會參加。(采寫/新京報記者 方怡君)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京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