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上市險企壽險保費半年近萬億
摘要: 截至記者發稿,A股上市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以及人保集團、中國太平兩家港股上市公司,2017年中期保費數據均已披露。 數據顯示,&ldqu
截至記者發稿,A股上市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以及人保集團、中國太平兩家港股上市公司,2017年中期保費數據均已披露。
數據顯示,“老六家”今年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接近1.3億萬元。其中,壽險領域合計實現保費收入約906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平安、太保等巨頭規模保費增速更是高達30%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行業規模保費整體增長勢頭放緩,但從業務結構而言,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大型險企優勢凸顯,保費增長勢頭不減。同時,行業在回歸“保險姓保”本質的大環境下,重回長期保障和注重個險業務的趨勢明顯。
新華墊底 太平成最大黑馬
今年上半年,六大上市壽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9066億元,同比增長約21%。具體保費情況顯示,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約3462億元、平安壽險約2265億元、太保壽險約1106億元、人保壽險約832億元、太平人壽約789億元、新華保險約612億元。
平安壽險錄得最大增幅,同比增長約39%,太保壽險以約34%的保費增長緊隨其后,太平人壽保費增幅情況也較好,同比增長約30%。不過,由于積極轉型,砍掉躉交和短期業務,新華保險上半年的保費同比下滑了約14%,被穩健增長的太平人壽超越,最終保費增速墊底上市壽險。
與傳統老牌壽險公司亮眼的數據相對的,是中小險企增幅疲弱的現狀。保監會最新的公開數據顯示,前5月壽險行業原保險保費、規模保費皆出現10%的負增長。中小險企深陷泥潭,4月份出現37家負增長、5月份28家負增長。
對于壽險市場格局可能產生的變化及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坦言,面對現有的監管環境,大型保險公司壓力相對較小,因為其已擁有成熟的個險隊伍,價值型業務占比較高;中小保險公司尤其是中短存續期產品占比較高的公司壓力相對較大,這些公司主要依賴銀保渠道,個險隊伍剛剛起步,現金流壓力不小。在這種形勢下,大型保險公司優勢更為顯著,這在市場份額上將會出現明顯表現。
與壽險公司相比,上市產險的保費增長較低,約為14%。今年上半年,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太平產險四家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3460億元。其中,平安產險同比增長23%,太保產險僅增加約7%。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兩家公司車險業務都實現增長,不過,車險在其全部業務中的占比均在下降。對于兩家公司車險業務占比同時下降,一位保險業內人士指出,大型保險公司在主動調整業務結構,提高非車業務占比,車險業務占比下降符合預期。
業務結構明顯優化
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保險業姓保”的持續推進,在嚴監管環境之下,保險公司在下半年將進一步加大壽險保費結構調整步伐,轉型將成為關注焦點。
壽險領域轉型回歸保障備受關注。作為壽險公司實力的重要考量指標,評估價值主要由內含價值和未來新業務價值組成,新業務價值反映公司的發展延續性及成長性。
安信證券研報顯示,2012年至2016年,中國平安新業務價值年均復合增速達33%,新業務價值高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在于公司個險業務增長強勁,“平安壽險2011年至2016年壽險代理人由41萬人增長至111萬人,同時代理人產能持續提高,代理人留存率市場領先,營銷精英匯聚,使得近年來個險新單保持20%以上的增長,高于同業水平,預計2017年全年公司個險新單增速將達到55%以上。”
同時,續期保費、首年期繳保費等象征壽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各大指標也是一路看漲,六家公司個險首年期繳在首年業務中占比超過80%,部分公司甚至接近100%,續期保費占比、首年期繳占首年業務占比均在六成左右。中短存續期業務新單占比、躉繳占首年業務的比例等被視為保險公司轉型必須攻克的關卡則出現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發力個險,聚焦轉型”較為典型的太保壽險,細分業務數據顯示保費結構持續優化。根據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太保壽險個人客戶業務保費達到1069.5億元,其中代理人渠道保費收入為981.72億元。代理人渠道新保業務收入為364.4億元,其中,期交保費為352.39億元,期交保費占比高達96.7%。
壽險行業轉型成焦點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壽險行業將面臨重大轉變。從外部市場環境來看,從嚴監管成為行業常態,轉型發展成為行業趨勢,競爭領域將更加趨于集中,壽險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將發生變化。
在轉型方面,下半年各家險企都面臨轉型任務。在7月14日召開的新華保險上半年經營分析會議上,董事長萬峰表示,從公司內部看,新華保險的轉型發展已初見成效,但轉型基礎尚待加強。“在壽險公司價值評估時通常更看重內含價值評估,預計隨著新華轉型逐漸深入與步入收獲,業務結構和品質顯著改善之下,估值與內含價值將持續提升。”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鋒認為,“預計未來幾年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增速將持續保持在至少30%以上。”
有分析人士提出, 新華保險的保費增速、新單增速最低,甚至都是負增長,但依舊難掩其推動整體結構轉型的決心。主推的產品中,無論分紅險還是重疾險,保障期限都是最高可達終身。繳費年限,也從三五年的短期,走向10期以上,甚至20年期。相比平安、太保的終身壽險+重疾險的模式,純粹的重疾險產品在提升保費規模方面的不足是有目共睹的。這也就解釋了,轉型調結構之外,新華保險保費增速的大幅下滑。
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楊明生近日表示,公司下一步將全力推進轉型發展:一是要把服務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二是要把科技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三是要把價值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調整優化業務結構,把提升價值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逐步實現公司規模取向到價值取向的轉型,堅持“重價值、調結構”不動搖。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