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咋這么受“待見”
摘要:原標題: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咋這么受“待見” 繼6月批準進口16種轉基因作物之后,7月,農業部再次批準進口兩種轉基因作物。根據中美達成的貿易協議,中國政府同
繼6月批準進口16種轉基因作物之后,7月,農業部再次批準進口兩種轉基因作物。根據中美達成的貿易協議,中國政府同意加快對生物技術產品申請的審批過程。
消息一經發布,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再次引發關注。日前,科技日報記者就相關熱點問題采訪了業內專家。
進口緩解國內供需矛盾
目前,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轉基因糧油作物是大豆。據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過去14年中,中國的轉基因大豆進口量從2003年的1690萬噸飆升到2016年的8391萬噸,增長了4倍多,成為剛性需求。
“這主要是由于國內產量與需求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新海說,進口轉基因大豆主要是用于榨油和生產豆粕,這保證了植物油來源和動物性飼料安全。
“中國的耕地資源不足,進口大豆是國內自產量的6—7倍,如不進口大豆,在國內種植需要7億畝土地,顯然是不可能的。”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系教授司偉說,而且即使把全世界其他國家的非轉基因大豆全部賣給中國,也滿足不了中國8391萬噸的大豆進口量。
國產非轉玉米競爭力弱
我國大豆產量不足需要進口,而玉米的情況恰恰相反,據最新數據監測顯示:截至本月中旬,玉米臨儲庫存總量還有2億噸左右。
“價格是最重要的因素,國內外玉米價格倒掛,進口玉米具有比價優勢。”李新海說,同時,我國的玉米與國外轉基因玉米相比,質量競爭力相對較弱。
自加入WTO以來,我國玉米價格呈上漲趨勢,2014年9月達到2714元/噸,而國際市場轉基因玉米價格較低,每噸相差幾百至一千元。
李新海進一步解釋,美國等國家使用抗蟲、抗除草劑等轉基因玉米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采用了規模化的玉米生產技術,生產的玉米品質高;而我國玉米由于品種、生產、貯藏等因素影響,品質偏低,不能滿足部分用糧企業對高標準玉米的需求。
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我國每年進口如此數量的轉基因農產品,公眾擔心,轉基因產品質量是否可靠?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楊曉光說,學界統一的認識是,國內外已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這是定論。“迄今為止,并沒有發現科學界公認的、可以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的證據。”他說。
楊曉光從20年前開始做轉基因產品安全性研究,他沒有發現國內外轉基因產品和非轉基因產品二者在營養學安全性方面有明顯差異。數據顯示,轉基因食品從1996年就在美國上市,迄今還未發現一例由轉基因食品引起的過敏或中毒現象。
推進自主研發品種產業化可改變現狀
業內專家認為,改變進口轉基因農產品現狀的簡單可行方案就是盡早推進中國自主研發的轉基因品種產業化。
“目前,國內能達到產業化推廣水平的轉基因產品已經有水稻、玉米、大豆等。這些產品的基因轉化效率,水稻達80%、玉米20%、大豆2%—3%。其中,我國水稻的基因轉化效率排在全球前列。”中國工程院院士、轉基因重大專項總工程師萬建民說。
“在玉米方面,我國已創制出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抗蟲、耐除草劑、抗旱節水和功能型轉基因玉米。抗除草劑轉基因玉米新品系CC-2等更是已完成生產性試驗,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李新海說。(科技日報北京7月23日電)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