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場景化” 直擊傳統保險痛點
摘要: 把運動手環綁在狗身上增加健康指數,以換取更低保費,保險公司會知道嗎?無人駕駛汽車誕生后,車險還會存在嗎?消費金融井噴發展,金融公司難以解決的風控問題,保險能
把運動手環綁在狗身上增加健康指數,以換取更低保費,保險公司會知道嗎?無人駕駛汽車誕生后,車險還會存在嗎?消費金融井噴發展,金融公司難以解決的風控問題,保險能解決嗎?
你以為這是在討論醫療健康、無人駕駛和消費金融的問題?其實,這是關于保險科技的課題。在日前舉行的朗迪金融科技峰會上,眾安科技首席執行官陳瑋提出:“保險生態圈正在跳出原來的邊界,迅速和其他生態圈進行融合,而科技帶來更低成本、更有效率的連接,比如,保險生態圈和消費金融圈的融合正在發生。”
保險不只是風險轉移
得益于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的發展和普及,使得消費金融的業務模式得到極大豐富。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我國個人短期消費信貸的規模約為5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規模將超過12萬億元;互聯網消費金融占比快速提升,2017年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貸款余額將超萬億元,預計2020年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
在陳瑋看來,保險在互聯網消費金融里承擔了兩大角色:“一是大家都知曉的風險轉移的角色,比如,為消費金融提供信用保證保險,針對信貸風險轉移發揮作用;二是數據聚合的作用,這也是保險在互通互聯時代里承擔的更為重要的角色。科技使得保險機構在采集大量與消費金融數據時成本更低,風控更靈活和深入。從這個角度,保險是消費金融價值鏈運行的保障。”
事實上,過去4年,保險科技不只融入消費金融,還快速進入了電商、OTA(在線旅行社)市場、醫療健康等領域。保險為何能迅速進入各個生態圈?
陳瑋說:“因為技術。”
根據2017年埃森哲保險業技術遠景報告,87%的保險公司認同技術不再是線性方式突破,而是呈指數級突破;86%的保險公司認為他們要保持競爭優勢必須加快創新步伐;96%的保險公司認為數字化生態系統對保險業將會帶來影響。
保險的場景化應用給了互聯網保險公司更大的想象空間。
海綿保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許貴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都在逐步成熟,如何將這些技術與消費場景緊密結合,將是保險科技實際落地的突破點。”
許貴生將海綿保定義成一家聚焦在場景消費保險的保險科技公司,通過深挖場景消費的痛點,與場景緊密結合并運用科技手段加速保險方案的落地。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定位受眾的實際需求、通過人工智能的手段將理賠自動化等,都是在用互聯網手段重構保險體驗,將過去“被動、低頻”的保險產品,變為用戶“主動、高頻”的需求。
以航延險為例,許貴生向記者詳解了互聯網保險如何與消費場景緊密結合,以及保險科技如何提升用戶體驗。
“當雨季來臨,航班延誤會比較多,與過去需要向保險公司單獨申請、航空公司開證明等繁瑣的理賠流程相比,現在的航班延誤險通過技術手段做到自動賠付。”許貴生指出,“當航班延誤發生時,乘客可能剛出機艙門,理賠款就會自動到賬。這是個非常簡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保險科技的例子。”
技術重塑保險價值鏈
現在來回答最初的問題:把運動設備綁在狗上增加健康指數,保險公司會知道嗎?
答案是肯定的。
“大數據將有助于保險公司更好地把握客戶需求及風險情況,推進精準的產品設計、定價、核保和營銷。”陳瑋告訴記者,健康保險不需要消費者提交體檢報告才給出保費報價,經用戶同意后,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智能設備收集個人體征數據,如果你每天堅持運動,根據這些運動數據,健康保險的定價就會相對較低。如果把設備綁在狗身上增加健康指數,保險公司的大數據風控分析完全可以區分出來。
數據對于互聯網保險而言至關重要。
大象保險首席執行官楊喆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優勢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的手段,以在線的方式幫助C端用戶解決保險智能匹配的問題,從而改變傳統保險在銷售、理賠等環節中的詬病,重塑保險價值鏈。”
“具體地,我們會從醫院、健康管理公司以合法合規的方式獲取用戶數據,做一些標簽化的預算,從而獲得用戶在健康領域的偏好,再結合用戶在自有平臺上的行為進行分析,最終得出一個有消費場景的主動營銷方式,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產品解決方案。”楊喆分析。
值得關注的是,健康險是最容易切入用戶的產品,而保險用戶又是最容易切入金融屬性的。
楊喆分析:“一方面,互聯網保險與傳統保險的產品結構和用戶人群有很大差別。互聯網保險往往會選擇一些便于理解、容易接受的產品進行銷售,健康險產品符合這些特點。更重要的是,把健康險作為切入口,壽險、養老險的接受程度會更高,消費者二次購買的幾率也就提高了。另一方面,保險用戶轉化成金融屬性,理財或借貸類用戶的概率是100%,理財或借貸類用戶轉化成保險用戶僅有20%。不過,這個趨勢正在逐步提升,由此可見,大家對保險的意識逐步加強。”
陳瑋強調:“保險和其他生態的融合一直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未來3年,互聯網上很多行為都跟保險有關。保險不應只是產品,還應是服務,這其中科技無法缺席。”
強監管非抑制創新
作為新生事物,互聯網保險正在引起監管的注意。無論是信用保證保險業務新規,禁止保險公司與不符合互聯網金融相關規定的網貸平臺合作以及超額承保網貸平臺信保業務;還是二次商車險費改,加強對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車險業務的合規性管控,似乎都在釋放一個信號——強監管。這是否意味著抑制創新?
通用再保險亞太區首席執行官蔡端綿認為:“恰恰相反,與美國相比,中國監管者對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創新更包容。加強監管更有利于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對于車險,楊喆告訴記者:“這是一個罕見的剛需型產品,保監會對車險費率的監管一直非常嚴格,包括傭金、折扣等。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作為一個互聯網平臺無法給客戶帶來差異化的服務。”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互聯網保險完全沒有機會。
許貴生認為:“我們用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思路,看到的是用戶需求。比如,駕考寶,在已有的只保科目一或科目四的保險產品基礎上,增加了對科目二和科目三的保障。因為科目二和科目三的通過率比較低,這是消費者的痛點,也是傳統保險精算師眼里的風險。同時我們用到騰訊做產品的思路,不斷去迭代這個產品。”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