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司令”的吉祥三寶
摘要:通訊員 范 杰 趙儉雪 曹春陽 近年來,正陽縣皮店鄉潘莊村民兵連基干民兵潘好勝掌握了生態養鴨致富技術后,不斷發展養鴨產業,成了遠近聞名的“鴨司令”,而且擁有
通訊員 范 杰 趙儉雪 曹春陽
近年來,正陽縣皮店鄉潘莊村民兵連基干民兵潘好勝掌握了生態養鴨致富技術后,不斷發展養鴨產業,成了遠近聞名的“鴨司令”,而且擁有自己的“吉祥三寶”。
“鴨司令”潘好勝掌握的生態養鴨致富的“吉祥三寶”就是稻鴨共育、魚鴨共養、種養共贏。
稻鴨共育是潘好勝發展生態養鴨業的第一法寶。2015年,潘好勝參加縣新型職業農民生態養鴨培訓后,在村民兵連的幫助下,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本村500畝稻田,他在稻田里放養鴨群,每畝15只,從雛鴨開始放到稻田,養殖兩個月后,水稻抽穗期趕鴨上田,再重新放一批雛鴨,待稻谷成熟再趕鴨上田。預計兩季稻鴨產值15萬元。他把7500只雛鴨放在稻田共生共育,讓鴨子吃掉稻田里的雜草、害蟲、螺螄和泥鰍,排出的糞便用來肥田,既有經濟效益,又有巨大的生態效益。通過稻鴨共育,他每畝減少農藥、化肥開支60多元,生產出來的生態無公害稻谷,每畝平均增收120元,每年僅500畝稻鴨共育的稻子就增收6萬多元。通過稻田自然生態條件放養的成品鴨兩個月趕鴨上田,每只平均增重2公斤,按照“訂單生態鴨”每公斤賣12元計算,比人工養的高出一大截,每年銷售生態鴨10萬元以上。
魚鴨共養是潘好勝發展循環經濟的第二法寶。2016年,潘好勝又承包120畝廢棄的坑塘作為生態養魚場,水中養魚,水面養鴨,實行魚鴨共養。去年,他在承包的坑塘里放養價值10萬元的魚苗,通過魚鴨共養,不但提高了鴨群養殖效益,還提高了養魚生產效益,大大節省了養殖成本。
如今,潘好勝的養魚塘還成了對外開放的垂釣樂園,每個垂釣者每天交20元~30元錢,所釣的魚按低于市場10%的價格供垂釣者自愿購買,每天光釣魚收入就有200多元,一年下來生態養魚場收入達12萬元。
種養共贏是潘好勝發展立體農業的第三法寶。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潘好勝終于摸索出一套“稻鴨共育,魚鴨共養,種養共贏,水面養鴨,水中養魚,塘內植藕,岸邊種樹,樹林圈鴨”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
如今,潘好勝在皮店鄉武裝部和村民兵連的幫助下,創辦了家庭生態養殖場,安置本村民兵就業18人,他也依靠稻鴨共育、魚鴨共養快速走上了生態養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去年,他家的生態養殖收入達30萬元,除了還清創業貸款外,還滾動發展創業資金60多萬元,帶動全村青年民兵創辦家庭養殖場3個,培育民兵生態養鴨專業戶150戶。
為了帶動鄉親共同奔小康,潘好勝規劃在未來3年內,以他的家庭生態養殖場為依托,以青年民兵生態養鴨專業戶為骨干,注冊成立正陽縣好勝生態養鴨專業合作社,帶動更多的鄉親脫貧致富。潘好勝的這些成績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先后被評為“全縣民兵創業致富標兵”和“生態養鴨狀元”。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