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隊尋找青藏高原冰崩真相
摘要:原標題:科考隊尋找青藏高原冰崩真相 53號冰川冰崩后形成的河流。胡文濤攝 13日,由中科院青藏所所長姚檀棟院士帶領的科考隊一行10人到達拉薩,將于明天前往阿里,對
53號冰川冰崩后形成的河流。胡文濤攝
13日,由中科院青藏所所長姚檀棟院士帶領的科考隊一行10人到達拉薩,將于明天前往阿里,對去年先后發生兩次冰崩的阿汝冰川一探究竟。這次科考邀請了美國著名冰川學家朗尼·湯普森(Lonnie Thompson),堪稱陣容強大——姚檀棟和湯普森都是維加獎的獲得者。
第一次冰崩發生在去年7月,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阿汝錯湖區冰川群53號冰川,從海拔大約5800米處斷裂,斷面寬2.4公里,扇長5.7公里,碎冰滑落至海拔5000米左右,面積達9.4平方公里,造成阿汝村9名藏族村民和數百頭牲畜被埋。兩個月后,其南側的50號冰川發生第二次冰崩,規模稍小,幸得研究人員預警,沒有人員傷亡。
中國科學院冰凍圈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曾向媒體表達過觀點:阿里的冰崩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與西藏林芝地區南伽巴瓦峰等區域的冰川躍動導致的多次冰崩事件一樣,是冰川的周期性運動。
但在姚檀棟看來,根據過去幾十年的監測,阿里地區冰川多以溫度低、積累量低、變化慢、流速慢為特征,是極為穩定的冰川。南伽巴瓦峰等陡峭區域冰川躍動導致的冰塊滑落,和阿里地區穩定的冰川突然發生大規模的冰崩顯然有區別——冷冰川的冰和基巖是凍在一起的。用姚檀棟的話說,“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沒聽說過青藏高原發生過這樣的冰崩”。
對于阿里冰崩發生的原因,學界存在爭議,但普遍被認可的觀點是氣候變暖和降水增加主導了冰川變化過程。根據大多數科學家判斷,類似的冰崩很可能還會發生。所以,此次科考要確認是否還會繼續發生冰崩;如果是,會在哪兒、什么時候發生,等等。(記者楊雪)
(責編:賀迎春、熊旭)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