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眾安保險赴港IPO
摘要: 6月30日,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眾安保險”)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正式踏上IPO之路,金融科技第一股終于要來了。但眾安保險千億估值能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說:“金融科技強調技術革新對金融的賦能作用,移動互聯改變了金融的觸達能力和便捷性,大數據改變了信息搜集的成本和處理效率,并進而改變了甄別風險的能力,云計算改變了金融的成本和效率。因此,作為金融科技第一股,眾安保險具有較好的估值前景在情理之中。”
緘默期,眾安保險未作出回應。不過,公開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中還是向市場和投資人傳遞出一些信息。
關鍵詞一:業績
是否適用傳統險企考核標準
財務數據是招股說明書最核心的內容。
作為一家保險公司,通常需要關注的數據是:保費規模、業務增速,投資收益和盈利狀況。
數據顯示:過去3年,眾安保險的保費收入大幅增長,從2014年的7.94億元大幅增長至2015年的22.83億元,并進一步增至2016年的34.08億元。另據保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眾安保險今年前5個月的保費為20.58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近90%。
2016年,眾安保險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937.2萬元,同比大幅下滑接近80%;已賺保費為32.25億元,總資產為93.3億元。從2013年11月開業,除2013年出現虧損外,2014至2016年三個完整經營年度,均實現盈利,凈利潤分別是3698.1萬元、4425.7萬元、937.2萬元。
一些財務分析人士提出:“在眾安保險2016年營業利潤中,主要是靠營業外收入,經常性損益還是虧損的。”
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保險公司的凈利潤與投資收益及承保收益直接相關。目前,眾安保險的投資收益應該與市場平均水平一致。其實,在業務規模及保費收入大幅增長的前提下,眾安保險的承保虧損正在逐漸收窄。”
另一位保險行業市場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通常,財險公司的盈利周期在5至8年。公司目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短期關心的是客戶積累、業務布局以及規模增長,而非特定的財務表現。”
“歸根結底,傳統險企的考核標準可能并不適合眾安保險。金融科技企業一旦形成規模,增長是爆發式的。”曹磊分析,“前期技術投入高是互聯網保險公司的普遍特點。由于眾安保險將保險與科技結合,服務于新興的互聯網生態,目前仍為眾安高增長投入期階段,因此資本投入較大。”
那么,用什么維度來分析眾安保險的財務數據?
上述接近眾安保險的市場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其實,最能夠看出財務數據健康度的,應該是客戶年保費升幅。數據顯示:2016年眾安保險的客戶年人均保費是9.3元,2014年這個數值僅3.9元,客單價每年呈翻倍式上升。
關鍵詞二:股東
是否意識到“光環”另一面
頭頂“三馬”(馬云、馬化騰、馬明哲)光環,眾安保險迅速崛起。
對此,眾安保險從不諱言。依靠與淘寶、聚劃算及若干其他由阿里巴巴擁有或經營的平臺合作退運險,眾安保險成立后的第一個完整財年,退運險即貢獻6億多保費收入,占公司當年總保費收入的77%。
不過,“三馬”的保險野心遠不止一個眾安保險。除了平安保險本身就是保險金融集團之外,另外“二馬”正在通過收購、發起設立等方式開拓自己的保險版圖。
曹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股東的不確定性很可能成為眾安保險未來的一個風險點,不過,目前,這個風險點仍然可控。”
其實,在招股說明書中,眾安保險對于“股東”有著自己的態度。
記者注意到,招股書中,雖然核心優勢方面強調了“深受股東支持”,但同樣在風險因素中提及,“我們無法保證與股東簽訂的協議在屆滿后獲得續新,也無法保證能夠從股東的合作中獲益”。這里還特別提到退運險,是依賴股東與關聯方的系統及平臺挖掘的解決不同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同時材料中亦提及,“我們與股東及關聯方的合作安排并非獨家安排,很多同業正在開始提供與我們類似的服務”。在各方業務繼續“深受股東支持”的同時,可以清楚地看到“硬幣的另一面”,這也說明眾安并沒有完全“沉醉于股東優勢”。
如何面對股東風險?
“換個角度看,有股東可以依賴本身就是一種優勢。但眾安從一開始就具有一種獨立意識。目前,眾安已在有意識地豐富其產品線。”上述保險行業市場人士指出,這一點從退運險在總保費中的占比可見一斑。
數據顯示,2014年,退運險在眾安保險總盤子中的占比超過70%,到2016年,這一比重降到35%。相對應地,2016年,健康險、意外傷害險的保費收入相比2015年有了較大的增長,均達億元規模。
“也就是說,從保費收入的增長率看,健康險、貨運險和意外險排名增速前三。”上述接近眾安保險的市場人士稱。
關鍵詞三:估值
高估值背后有何市場邏輯
估值是眾安保險赴港IPO繞不開的話題。
早在A輪融資時,估值偏高的質疑就一直纏繞著眾安保險。2015年6月,眾安保險進行了A輪融資,獲得57.75億元,新增摩根士丹利、中金、鼎暉投資、賽富基金、凱斯博5家財務投資機構,估值一舉達到500億元。
對此,曹磊分析:“金融科技企業的估值不能以傳統上市公司的方式計算。”
事實上,從成立之初的“互聯網+保險”到如今的“保險科技”,眾安保險始終處于“保險+技術”的風口,由全國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升級為金融科技第一股。
根據Oliver Wyman報告,按總保費計,2016年中國保險科技市場于規模約為3630億元,眾安保險占據0.9%的市場份額。其預測,保險科技市場2021年將達1413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1.2%。
“眾安保險更像是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一位保險業資深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公司運作、思維模式、人員結構看,眾安保險都跟傳統保險公司有著很大的區別。而且,眾安的發展遵循的是‘始于場景與數據、終于輸出與賦能’的‘大廠’邏輯。”
在招股說明書中,眾安保險稱自己是中國領先的保險科技公司,憑借專有技術、透過場景設定開發以生態系統為導向的創新型保險產品及解決方案。科技金融,也是眾安保險勾勒的估值故事里最重要的關鍵詞。
另一個佐證不同的就是眾安科技。
2016年,眾安保險花費5000萬元成立了全資子公司眾安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希望其能向金融及大健康生態圈輸送金融科技能力。據眾安保險內部人士透露,已有一些金融機構在應用其研發的產品。
“如果以金融科技公司或者互聯網科技公司的估值來看,眾安保險的估值并不算高。”曹磊認為,“當然,具體要等到IPO完成后才能評判。”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