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困難群眾早脫貧 記產業扶貧的積極踐行者楊新芳
摘要:記者 溫培雅 文/圖 圖為楊新芳在查看生態園里的蔬菜長勢。“平輿有個楊新芳,發展生態道路廣。結對幫扶貧困戶,帶領鄉親奔小康。”這是平輿縣李屯鎮群眾編的順口
記者 溫培雅 文/圖
圖為楊新芳在查看生態園里的蔬菜長勢。
“平輿有個楊新芳,發展生態道路廣。結對幫扶貧困戶,帶領鄉親奔小康。”這是平輿縣李屯鎮群眾編的順口溜,里面提及的楊新芳是我市產業扶貧事業的參與者、推動者、踐行者。他采取土地流轉、股份合作、就業增收、捐贈救助四條途徑,深入推進產業扶貧、助殘幫扶活動,被李屯鎮358戶貧困戶稱為“帶給我們福氣的人”。
仲夏時節,記者走進位于平輿縣李屯鎮的河南鑫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態園基地,大棚連片,阡陌相連,西紅柿果實累累,洋蔥個個滾圓,一派收獲景象,這一片現實版的“開心農場”就是楊新芳的杰作。
一生只為一個目標
楊新芳和農業有緣分,更對農業情有獨鐘。在他心目中,“興一個產業”固然重要,但“富一方百姓”才是終極目標。
作為農民的孩子,綠色的田野賦予他純樸的性格和寬廣的胸懷。他耳濡目染的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耕作生活。為收獲有限的糧食,父輩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與汗水,腰累彎了,臉曬黑了,雙手爬滿了厚厚的繭子。楊新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對他們無限同情。也正是這份同情,若干年后轉化為他引領農民脫貧致富的決心與動力。
在他的扶貧辦公室里,貼著這樣一張扶貧脫貧圖表:一個目標,實現公司幫扶貧困戶全部脫貧致富;兩個促進,促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三大舉措,開展土地流轉、實施股份合作、提供就業崗位;四個切實,切實落實公司責任、切實發展產業幫扶、切實做到精準到戶、切實維護群眾利益;五個一批,高效種植帶動一批、園區養殖帶動一批、土地流轉帶動一批、入股分紅帶動一批、務工就業帶動一批;六個精準,扶貧對象精準、幫扶項目精準、種植結構精準、技術指導精準、收益分配精準、脫貧成效精準。每次來到園區,他都要在這張圖表前考慮下一步的工作規劃,如何推進自己的產業扶貧版圖。
2013年,他回到家鄉平輿縣李屯鎮創業。李屯鎮位于平輿縣與汝南縣交界處,離縣城較遠,最大的優勢就是當地有大量肥沃的土地。楊新芳一直在探索如何帶領當地農民致富。他通過流轉土地,引導農民入社,目前已經簽約訂單土地5000畝,流轉土地2060畝,分為綜合服務中心、有機蔬菜種植區和畜牧養殖區。該公司主要發展有機蔬菜和畜牧養殖,實行集約化和專業化種植,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區,成為我市的綠色“菜籃子”基地。選擇農業,楊新芳的新天地依然是綠色的。組建初期,他就把企業基調定為綠色。他認為,綠色代表生命的本色,符合綠色食品概念,符合現代人倡導的綠色生活理念,也將是未來世界生存的主題。要想躋身于食品行業,站穩腳跟、謀求發展,一定要在綠色上做文章。
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河南省三品一標示范基地、市脫貧攻堅工作優秀帶貧企業、駐馬店最美助殘人、市五四青年獎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國家、省、市級榮譽接踵而至,楊新芳和他的鑫芳農業一路行來,留下堅實的足跡。
一心只為一份責任
與群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做好農業的必要條件。楊新芳認為,讓群眾與企業共同致富是一個企業的責任。
從大蒜到西紅柿,楊新芳本著“奉獻健康綠色食品、打造安全誠信品牌”的經營理念,始終堅持精心培育團隊精神、精心營造誠實信譽、精心雕刻企業形象、精心鑄造綠色品牌、精心爭創名優產品、精心開拓兩個市場,把綠色產業不斷做大做強。但是,他把目光投得更高更遠,要讓鑫芳農業的嫩芽長成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好讓更多人在樹下乘涼。
作為省級龍頭企業,他一直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結合我市精準扶貧政策,按照“友好、互利、自愿”的原則,與平輿縣李屯鎮358戶貧困戶簽訂了脫貧戰略合作協議,一次性與貧困戶簽訂5年合同,在這5年里,每年給貧困家庭成員每人1200元,并采取土地流轉、股份合作、就業增收、捐贈救助四條途徑,深入推進產業扶貧、助殘幫扶活動,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實現企業發展和貧困戶脫貧雙贏目標。今年,該公司又與178戶貧困戶簽約,并對貧困戶進行摸底,了解其致貧原因和家庭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幫扶方式幫助其脫貧。楊新芳有著清醒的認識:鑫芳農業之所以有今天的發展,上靠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扶持,下靠群眾和客戶的認同。所以,企業剛有所積累,他就開始積極回報社會。企業除了按雙贏原則結對幫扶貧困戶外,還對困難養殖戶實行資金、技術、服務等全方面的幫扶,讓他們早日脫貧致富。在他的帶領下,鑫芳農業熱心公益事業。楊新芳每年中秋、春節兩大傳統節日都帶領員工和村干部到李屯鎮敬老院,為老人送去豬肉、鰱魚等過節食品,還為老人發放新衣。他還設立了“鑫芳農業”助學金,讓品學兼優的農村貧困學子順利走進大學校園。每年新春,都舉辦合作社社員福利發放儀式,為近300名社員發放米、面、油等福利,為困難戶送去慰問金。他還拿出6萬元錢為普照寺村交了農村公路配套資金,幫助貧困戶購買農資……一個個事例、一組組數字,見證著楊新芳的赤誠情懷。
如今,該公司的“番順”綠色標準西紅柿已經上市,每畝地產量22000斤左右,力爭三年內設施西紅柿面積在10000畝以上,打造全國知名品牌西紅柿。據悉,鑫芳農業計劃建立平輿縣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園區規劃有綠色西紅柿種植區,以西紅柿生產為主,劃分為核心區、示范區和輻射區三大功能區。其中,核心區規劃建設面積3000畝,示范區規劃建設面積7000畝,輻射周邊建設面積100000畝。該示范園區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導向,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富裕為根本目的,帶領當地群眾通過農業產業脫貧,吸引外出群眾返鄉創業,建立以綠色西紅柿產業為主導、產前產后關聯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合理、優勢明顯、特色突出、技術先進、生產生活環境優美、試驗示范與培訓系統完善、輻射帶動功能強大,使示范園區成為河南省特色農業現代化先行區、新型農業現代化先導區、農業產業扶貧示范區、農民返鄉創業示范區和農業生態休閑觀光旅游區。
“示范園區建成后,可帶動李屯鎮及周邊鄉鎮貧困戶脫貧3000戶以上,引領種植大戶發展1000戶以上,提供就業崗位3000個以上,有助于提升返鄉創業人士的積極性,為土地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將拉動整個農業、農村經濟和小城鎮的發展,最終將促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產業集聚。”楊新芳滿懷信心地說。
楊新芳帶領自己的團隊,以山的渾厚,海的廣博,誠信、務實的品質,敬業、創新的作風,以產業扶貧為綠色底色,發展都市生態農業,濃墨勾勒新時期新藍圖新風貌!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