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抗美援朝老戰士馬名考
摘要:軍營卅年鑄軍魂軍人情懷傳家風——記抗美援朝老戰士馬名考□晚報記者 高琳琳 文/圖開篇詩援建到朝鮮,肥瘦不挑揀。先期蓋房子,隨后整農田。和平伴戰事,平靜
軍營卅年鑄軍魂
軍人情懷傳家風
——記抗美援朝老戰士馬名考
□晚報記者 高琳琳 文/圖
開篇詩
援建到朝鮮,肥瘦不挑揀。
先期蓋房子,隨后整農田。
和平伴戰事,平靜藏危險。
警鐘需長鳴,演習當實戰。
“我是停戰之后去的朝鮮,在朝鮮進行軍事訓練、為老百姓修水庫,在部隊干了一輩子。”近日,記者在市民政局家屬院采訪參軍到朝鮮的老戰士馬名考時,馬名考說。雖然過去60多年了,老人說起在朝鮮的經歷仍然記憶猶新。
馬名考和老伴。
馬名考(中)和戰友在朝鮮時的留影。
如愿參軍
馬名考1935年出生于平輿縣射橋一個農民家庭,今年82歲,家中兄妹4人,他排行老三,有一個小妹。因為家里窮,當年參軍時的馬名考又瘦又矮,看起來就像一個大孩子。
“那是1956年剛過完春節,我聽說縣里征兵,就跑過去報了名。”馬名考說,擔心部隊不要他,他特意虛報了兩歲。部隊的人看他又瘦又小查問了半天,他一口咬定自己23歲了,這才過了第一關。后來馬名考和其他人一起到縣里醫院檢查身體,接著被安排在縣城里住了幾天。
部隊集合準備出發前,馬名考還不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要到哪里去。
前來接兵的負責人是山西人,在他的要求下,新兵們圍著集合的操場跑了幾圈。還沒等馬名考緩過勁來,他就被一名穿軍裝的戰士叫到了接兵負責人面前。
“你今年多大了?”對方先詢問他的年齡,然后又問他有沒有疾病。擔心這位負責人不要自己,馬名考把自己參軍時填寫的信息又說了一遍,而且一再保證自己身體很健康。但是對方不信,又讓人帶著他到醫院重新檢查了一遍身體,直到檢查結果沒有問題才打消了顧慮。
就這樣幾經周折,馬名考終于如愿當上兵,于當年農歷正月十五那天到駐馬店乘坐悶罐車去部隊,那是他第一次離開家鄉。
幫朝鮮人民重建家園
坐了8天8夜的火車,馬名考隨部隊來到東北丹江,隨后過鴨綠江來到朝鮮。入朝前,馬名考是一軍二師6團2營4連的一名戰士,團里數他個子低,大家都對他很照顧。
“我們來到朝鮮直轄里(音)鎮,一開始住在當地老百姓家里,后來部隊建了營房之后就及時搬走了。”馬名考回憶說,到達朝鮮的第二天,部隊就接到命令,為當地老百姓修水庫。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朝鮮是以生產水稻為主的國家,為了盡快恢復朝鮮的農業,駐扎在朝鮮的中國部隊開始突擊修復了被敵人破壞的水庫,修建灌溉工程。他們還幫助朝鮮人民修復鐵路線和火車站,迅速恢復朝鮮北部的鐵路交通運輸。
馬名考說,那個時候,在接近戰區的許多地方,志愿軍戰士經常協助回鄉的朝鮮農民挖出敵人埋下的地雷等爆炸物,幫對方蓋房子、平整農田,使他們盡快安定下來,恢復生產。
志愿軍在戰備訓練的間隙,積極幫助朝鮮人民在戰爭的廢墟上重建家園。
有的部隊提出“保證住地不荒一畝田”的口號,幫助朝鮮人民進行耕地、插秧、送糞、鋤草、收割、打場等各種勞動,有的部隊還幫助朝鮮人民進行修壩、掘井、修橋、修渠挖溝和修蓋房屋、學校等各項建設。
馬名考曾經在一位朝鮮阿媽妮(大媽)家住過,阿媽妮非常喜愛他,把他當親人看待。馬名考對老人很尊敬,經常幫她干活兒。
“當時我們和朝鮮當地居民的關系很好,有些大媽還要給戰友們介紹對象呢。”說起這段往事,老人露出會心的笑容。
經常進行軍事演習
從1953年7月停戰到1958年7月的5年間,美方在地面和空中越過軍事分界線的挑釁活動達700起。由于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保持高度戒備,及時地回擊了美方的挑釁,有效地保衛了軍事分界線的安全。
馬名考說,當時的營房都建在山區,大家輪流站崗放哨。有一天深夜,6連的一個戰士被特務挖去了雙眼。這件事讓大家很震驚,為了杜絕這類事件再次發生,志愿軍一方面積極修筑工事,另一方面加強軍事訓練,經常搞軍事演習,嚴陣以待,以應對美偽軍的挑釁。
一天深夜,馬名考和戰友們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陣陣爆炸聲驚醒,大家以為來了敵軍的特務,就整裝待發準備戰斗。
“當時空中時不時有信號彈發出,四周都是爆炸聲,這種情況我在夢里見了好幾回。”馬名考說,大家緊急集合完畢后,團長才稱這次是軍事演習,真是虛驚一場。
馬名考說,駐扎在朝鮮的志愿軍戰士們不顧冬日的風雪嚴寒、不顧夏天的日曬雨淋、不分白晝夜晚巡邏放哨,才保證了停戰局勢的穩定。
樂享晚年生活
從朝鮮回國后,馬名考隨部隊來到商丘野戰部隊,后又轉到湖北陳湖駐防,不久又調到信陽野戰部隊。回國后馬名考已經到了復員的年限,指導員姚建華問他:“你們這批兵馬上就要復員了,你是想走還是想留?”馬名考說:“如果部隊需要我,我就留下來;如果不需要我,我就回家搞建設。”
留在部隊后,馬名考升了排長,工資一下漲了許多。當領到第一筆工資時,馬名考認為部隊肯定是算錯賬了,堅持要退還回去。
“咱不能多拿國家一分錢,該多少就是多少。”馬名考說,為了這筆工資還鬧了大笑話,大家都說他太老實了。
馬名考說,他后來到軍校學習,跟著部隊到福建搞建設,一直到1986年才轉業到地方。
“我們兩兄弟都當過兵,當年姐姐也想參軍但沒走成,現在我兒子也在部隊服役。”馬名考的兒子馬軍意說,在父親的影響下,他們全家都對部隊充滿了感情,現在大哥還在部隊工作。
馬名考和妻子張蘭英是1965年結的婚。多年來夫妻倆相濡以沫,互敬互愛。
“兒子、兒媳都很孝順,我和老伴很快樂。”馬名考說,他和老伴很享受現在的幸福生活。
馬名考說,他一直珍藏著一張老照片,那是他和兩個戰友在朝鮮的合影。
“站在我左邊的是戰友張三成,站在我右邊的是趙立軍,當時我們三個關系非常好。”提起往事,馬名考深情地說。他對自己戰友和部隊領導的名字記憶猶新,因為,這段難忘的經歷是他一輩子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