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廢電池回收利用刻不容緩
摘要:□ 凌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前后,我國純電動(含插電式)乘用車和混合動力乘用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噸~17萬噸,并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報
□ 凌方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前后,我國純電動(含插電式)乘用車和混合動力乘用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噸~17萬噸,并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報廢電池的回收利用需求會越來越大。
報廢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意義重大。雖然作為動力電池的鋰離子電池中不包含汞、鎘、鉛等毒害性較大的重金屬元素,但依舊會造成環境污染,提升土壤的PH值,處理不當可能產生有毒氣體。而且動力電池中含有的金屬和電解液也會對人的身體直接造成危害,例如鈷元素可能會引起人們腸道紊亂、耳聾、心肌缺血等癥狀。
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不僅能夠保護環境,而且由于資源的稀缺性,電池材料的回收利用對電動汽車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影響。以鈷資源為例,據中科院青海鹽湖所的統計,目前全球鈷產量為15萬噸,其中80%來自廢舊材料回收。當前,我國的鈷資源95%依靠進口,并且電池用鈷已占到69%。在現有水平下,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將導致鈷資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為了規范動力電池的報廢回收,從去年開始,相關政策密集出臺,但實際收效甚微,動力電池的回收量增長緩慢。數據顯示,2015年報廢動力鋰電池累計為2萬噸~4萬噸,但對應的電池回收率僅為2%;2016年實際進入拆解回收的動力電池不足1萬噸,超過80%的報廢電池仍滯留在車企處。在筆者看來,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動力電池回收難度大。動力電池作為汽車的一部分,隨著汽車的出售,其所有權已經轉移至消費者手中,消費者享有處置權,能否流入正規渠道難以把控,如不少報廢的動力電池都流入私人作坊。
其次,動力電池回收規模不足,企業積極性不高。從2015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市場才開始呈爆發式增長,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動力電池,尚未進入大規模報廢階段,相關企業回收動力不足。
再次,電池回收、拆解經濟效益不足,整體投入遠超回收價值,且拆解危險性較大。退役電池來源復雜,拆解工藝各不相同,包括不同類型電池制造和設計工藝的差異性、串并聯成組形式、電池使用時間、所應用車型和使用工況的多樣性等都會對拆解提出不同要求,從而導致拆解成本較高。
因此,筆者建議,首先,有必要提高消費者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可采取收取押金的方式,在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價款中包含電池押金,當消費者把廢舊電池送回時,可退回押金。
其次,要提升企業參與的積極性,鼓勵拆解回收企業發展。例如,對電池生產企業征收環境治理稅或對廢舊電池處理企業進行減免稅等。雖然目前報廢電池數量相對較小,但前期投入卻很大,國家可以采取適當政策,扶持電池回收企業發展。
再次,加快動力電池的標準化工作。國內鋰電池品種繁多,電池構造復雜且沒有統一標準,退役電池要想梯次利用,需要通過拆解、分揀和二次成組,過程復雜,而且回收的電芯來自于不同的廠家,規格也不盡相同。這意味著電池成組可能需要各種不同設計方案,會增加二次成組設計成本和加工成本,導致拆解回收工藝復雜,難以形成產業化經營。
最后,對電池回收設定相應的指標,對不達標企業設立懲罰措施。明確的獎懲措施有助于督促相關企業完成回收任務,提高電池的回收利用率。
在筆者看來,動力電池回收的經濟性問題可通過規模效應解決。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動力鋰電池回收數量會越來越多,規模效應將攤薄企業處理成本,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帶來的經濟效益會逐漸顯現。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