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快 全靠產業帶
摘要:記者 胡殿文 閆海峰 文/圖 河南村村民余中德的妻子在摘桃子。記者 閆海峰 攝日前,記者走進泌陽縣馬谷田鎮河南村,記者感觸最深的是,昔日的丘陵荒地已變成了生態林果基地。
記者 胡殿文 閆海峰 文/圖
河南村村民余中德的妻子在摘桃子。記者 閆海峰 攝
日前,記者走進泌陽縣馬谷田鎮河南村,記者感觸最深的是,昔日的丘陵荒地已變成了生態林果基地。座座“花果山”成了河南村老百姓手里的“搖錢樹”。
該村第一書記、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干部肖向輝對村里的情況“了如指掌”。他告訴記者,河南村位于泌陽縣馬谷田鎮東北部,全村共有8個自然村15個村民組,總人口412戶1750人,屬于丘陵薄地,原來主要以小麥、玉米、花生等農業作物為主導產業,農民主要收入來源于農業種植、養殖和勞務輸出,2015年人均純收入265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43戶91人,屬于省定貧困村。
河南村歷史上就有種植優質梨樹的傳統,所產的“馬谷田瓢梨”,在清代種植規模和影響就相當大,具有果質細嫩無渣、含水較多、味甘甜清香,食之如含冰噙蜜、香甜酥脆、涼爽可口,經常作為貢品。市人大代表、該村黨總支書記余永立介紹,近年來,河南村立足實際,依托現有林果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積極引進企業,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路子。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由公司下屬合作社統一供苗、統一技術管理、統一銷售,鼓勵農民帶地入股,收益按照農戶80%、公司20%進行分紅。將昔日無人耕種的丘陵荒地進行統一管理,發展以晚秋黃梨、豐水梨、瓢梨等為代表的果樹種植,目前種植面積3000多畝,產值達6000萬元,僅林果這一項人均就增收了2000多元。
作為淺山丘陵地區,河南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適合朱砂紅桃樹生長,近年來,這里又引進嫁接了朱砂紅桃樹,去年開始掛果,今年因為雨水充足、光照充分,長勢喜人。村民余中德家承包荒坡地50畝栽培朱砂紅桃樹,因風味獨特,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