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大戶蔡文水
摘要:記者 侯偉峰 圖為蔡文水(右一)正在向農機手傳授農機修理技術。 記者 閆海峰 攝外出打工、黃土地里淘金,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泌陽縣馬谷田鎮河南村村民蔡文水曾與同
記者 侯偉峰
圖為蔡文水(右一)正在向農機手傳授農機修理技術。 記者 閆海峰 攝
外出打工、黃土地里淘金,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泌陽縣馬谷田鎮河南村村民蔡文水曾與同村的年青人一樣,為了生計奔波。
不同的是,在卸鐵粉這樣常人難以忍受的崗位上堅持3年后,他選擇了“老本行”——種地。
還清結婚時欠下的近萬元債務,2005年,蔡文水夫妻拿出家中僅有的7000元承包120畝地,開始了“職業農民”的生涯。
種棉花、種西瓜、種甜玉米,2年的折騰幾乎血本無歸。第3年,蔡文水最終選擇了傳統的種植模式,以花生、玉米、小麥為主,當年盈利6萬多元。
2012年,蔡文水的泌陽縣文水農業種植合作社成立。此時,他承包的土地已發展到800畝,代管土地4000多畝,拖拉機、收割機等大中型農業機械10多臺。
依托泌陽牛產業不斷壯大的優勢,蔡文水又建了兩個可青貯4000畝玉米的青貯池。玉米棒、秸桿粉碎后可直接進入飼料場,剩下的自己青貯,僅此一項,玉米畝增收300元。
自己致富了,蔡文水想的最多的是河南村的貧困戶。2016年5月,在村委會的見證下,蔡文水與河南村當年認定的42戶貧困戶簽訂了幫扶協議,貧困戶用土地入股,蔡文水負責耕種,土地收入五五分成,不愿以土地入股的,蔡文水無償提供耕犁、播收等生產幫助。
同時,蔡文水拿出1萬元交給村委,用于河南村特殊貧困家庭的“救急”。
眼下,蔡文水“手拉手”幫助的貧困戶已輻射周邊村莊100多戶。
對于還能否堅持出資幫助特殊貧困家庭的“救急”,這位曾被收割機打斷3根手指的蔡文水說:“只要我還有這個能力。”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