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設立全國巨災保險基金
摘要: 多位專家在近日舉辦的“首屆巨災風險與保險高峰論壇”上指出,我國尚未建立全國性的巨災保險制度,巨災保險產品供給短缺、規模較小,巨災風險轉移方式較單一
多位專家在近日舉辦的“首屆巨災風險與保險高峰論壇”上指出,我國尚未建立全國性的巨災保險制度,巨災保險產品供給短缺、規模較小,巨災風險轉移方式較單一。未來,應盡快設立全國巨災保險基金,通過稅收減免等手段,調動保險公司參與巨災保險的積極性,并抓緊實施國內巨災數據庫的建設和巨災風險模型的開發。
巨災保險制度尚存不足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巨災保險在防范體系包括災前防御、災中應急響應、災后重建與防御等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仁江表示,當前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全國性的巨災保險制度,巨災發生后主要還是依靠政府和社會的構筑,我國保險賠付占巨災損失比重明顯偏低,尚未到3%。
“同時,巨災風險分散能力較弱,巨災保險產品供給短缺、規模較小,巨災風險轉移方式較單一,巨災風險管理體系尚未健全。”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臨江解釋說,目前國家財政救濟為主和社會捐助為輔的事后補償模式存在財政負擔重、資金使用效率低、救助不及時、補償程度較低等問題。
“此外,直保公司對巨災風險管理也存在多方面的缺失。”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精算師陳森指出,第一,一些公司在定義風險偏好時,對于經營方面只是定性的說法,缺少應對方案;在正常嚴謹下要有風險應對能力。第二,對于通過風險偏好和定量標準,導出公司整體巨災風險的一個容忍度方面尚不完善;第三,巨災保險模型還未建立。
呼吁設立全國巨災保險基金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王和指出,巨災風險要依靠科技支撐,要建立巨災風險數據的采集標準。巨災保險數據采集規范在2009年就已頒布,但在執行過程中數據標準不規范,因此要夯實科技基礎。
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建議,巨災風險要依靠科技支撐,建立巨災風險數據的采集標準。只有建立高質量的數據庫和數據模型,才能做出高質量的巨災風險評估。
“要解決這個難題,技術固然重要,但觀念更重要。”王和認為,一定要把巨災保險定位成一個公共產品,一味地強調用市場化機制來做巨災保險是做不好的。
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呼吁,一是中央財政撥付一定的啟動資金,盡快設立全國巨災保險基金;二是通過稅收減免等手段,調動保險公司參與巨災保險的積極性;三是抓緊實施國內巨災數據庫的建設和巨災風險模型的開發;四是發揮巨災保險的服務優勢。
中國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長韋開波建議,第一,加快立法工作。要在相關的立法中確立地震等巨災保險制度,明確政府、保險公司等各方面的職責,規范巨災保險的操作;第二,完善地震保險體系構架。在財政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政府主導的政策性巨災保險體系非常必要;第三,深入開展技術性研究工作。下一步成立中國地震風險保險實驗室,加強地震系統和保險行業的科技合作,為建立完善地震巨災保險制度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張仁江建議,未來一是建立巨災數據庫,包括地理空間數據庫、社會經濟數據庫、巨災損失數據庫、巨災風險地圖數據庫等。未來可以進一步開拓災害數據、科研數據、社會經濟數據等外部數據資源,逐步豐富完善數據來源,構建行業數據庫;二是建立巨災模型。未來應共同研發適用中國本土的地震、臺風、洪水、農業等巨災風險評估模型,開發巨災定價工具,提升巨災風險的管理能力;三是推動巨災保險體系建設;四是開發巨災保險產品。(程竹)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