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基之子澄清:父親與蕭紅并非戀人
摘要:駱賓基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近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全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表示,駱賓基的創作歷程與時代變化密不可分,為抗戰文學史書寫了別開生面的一面。駱賓
駱賓基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近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全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表示,駱賓基的創作歷程與時代變化密不可分,為抗戰文學史書寫了別開生面的一面。駱賓基之子張書泰也參加了座談會,他表示,駱賓基與蕭紅并非戀人,希望作家、編劇能尊重事實,不要靠低俗炒作博取眼球,以訛傳訛誤導觀眾。
蕭紅(資料圖)
駱賓基原名張璞君,生于1917年,逝于1994年,是中國著名作家、古文文學家,著有長篇小說《邊陲線上》《幼年》等120多篇文學作品,以及《金文新考》等近百萬字的金文研究文獻。1937年,在高爾基逝世一周年之時,駱賓基的《高爾基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成為他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在戰火中,他發表的《救護車里的血》《我有右胳膊就行》《大上海的一日》等一系列戰地報告引發強烈反響,被稱為“抗日戰爭中最活躍的作家之一”。
駱賓基先生的兒子張書泰也出席了座談會。他表示自己多年從醫,離文學圈有點兒遠,但父親說的“寫作如推磨”這句話,讓他一直銘記在心,更作為他為人處世的指引。張書泰還別批評了一些電影和網絡的不實之說,澄清父親與蕭紅并非戀人關系。
張書泰說,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開始轟炸香港,地下黨組織左翼作家準備撤離到內地,駱賓基也準備跟隨茅盾等人一起撤退。撤退前,得知朋友蕭紅病重,他便去探望。不料蕭紅的親屬卻“不辭而別”留下蕭紅一個人。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駱賓基,完全是出于一種耿直的朋友之誼,承擔起了在炮火中照顧孤獨病重的蕭紅的義務,陪伴了她在世的最后44天。1946年,為紀念蕭紅,駱賓基發表了著名的《蕭紅小傳》等作品,詳細記錄了當時的情景。文章發表后幾十年間,所有當事人都沒有公開表示過異議。
張書泰說,近年來,有個別電影作品和網絡文章,為了迎合市場,不研究蕭紅的文學作品,而是拿蕭紅的情史大做文章,用庸俗的噱頭博人眼球。更有人利用所有相關當事人均已故去,肆意編造低俗橋段,使外界誤以為蕭軍、端木蕻良,以及駱賓基因愛同一個女人而生恨成仇,讓家屬非常氣憤。
張書泰說,相關電影在公開放映前期,沒有一個事先和家屬溝通過,連核實基本信息都沒有。他說,可以理解文學作品的“適度創作”,但紀實作品的創作要基于事實,不能道聽途說:“現在有一些作品,不在內容上打磨,靠庸俗噱頭賺取眼球,這不僅是對老一輩文學家的不尊重,也是讓社會悲哀的事情”。
(據人民網 肖揚/文)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