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賣保”猖獗 保監會多舉措為赴港投保“降溫”
摘要: 保監會近日在官網披露了兩起境內機構非法代理保險產品的典型案例,表示將持續關注境內非法銷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險產品行為,特別是對為香港保險機構或者其他機構銷售或
保監會近日在官網披露了兩起境內機構非法代理保險產品的典型案例,表示將持續關注境內非法銷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險產品行為,特別是對為香港保險機構或者其他機構銷售或促成銷售保險產品的行為,一經發現,將堅決查處,絕不姑息。
業內人士表示,多項“降溫”政策出臺后,目前投保香港保險的內地客戶已經開始有所減少。
“花樣賣保”猖獗
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底以來,保監會在上海、廣東、深圳等10個省市開展了打擊非法銷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險產品行為專項行動。在公安機關和網信部門的支持下,經調查處理和宣導勸誡,截至目前,已有1家公司被注銷,35個網站或微信公眾號被關閉,27個網站或微信公眾號采取整改措施。
2016年12月,保險監管部門排查發現,“深圳市××財富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的微信公眾號“××財富”宣稱,可結合信托、私人銀行、香港保險、國際債券等,以國際的視野為客戶配置資產,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該微信公眾號主要宣傳介紹香港保險產品,邀請客戶“一起去香港買保單”,同時推介“購買保單有優惠、累積積分兌換增值”活動等。經查,該經營主體數次非法招攬內地消費者赴香港購買保單。相關材料顯示,2015年2月份“××財富高級理財師”曾帶領16名客戶赴港完成了16份保單。微信公眾號還以“3月首發HK簽單活動收獲滿滿”“8月第二批赴港簽約客戶完美收官”等為題,配發多幅活動照片,宣傳“保單簽約團”赴港相關活動。目前微信公眾號“××財富”已被依法關閉。
2017年1月,保險監管部門排查發現,“深圳前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其經營的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保×財富”“港險××”“港保××”,推薦銷售香港保險公司產品。網站自稱“香港保險私人訂制專家”,為內地消費者提供香港保險購買、代理、訂制及售后等服務,并聲稱“截至2017年2月,累計服務內地去香港投保客戶人數上萬人”;微信公眾號則宣稱“專注提供香港保險服務5年,已服務近8000多名客戶”。經查,深圳前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不具備境內從事保險中介業務資質,卻在公司網頁、微信公眾號,以及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平臺中聲稱業務經營范圍包括保險經紀和代理業務,并且通過網站及微信公眾號公開宣傳推薦香港保險產品。目前上述網站及微信公眾號已被依法關閉。
為何要通過這樣看似復雜的方式銷售保險?業內人士解釋,按照現行規定,如未獲得授權,香港保險業務員和保險經紀人均不可在內地直接銷售香港保險。同樣,內地的保險業務員與保險經紀人也不能代理香港保單。因此,一些有需求的內地人士無法便捷地了解香港保單,這類公司也就應運而生,“他們在內地招攬客戶并向其推介香港保險產品,采取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直接在網站上‘大張旗鼓’‘銷售’的,也有暗地里以舉行推介會、理財講座等形式招攬客戶的。在客戶達成購買意向后則會將客戶信息推介給香港保險持牌經紀在香港完成投保事宜。像上述內地公司本身其實并非香港持牌保險中介,其曲線操作方式自然游走在監管之外。”
高傭金分成刺激
是什么吸引這些個人或公司私下通過各種渠道銷售香港保險呢?
一位內地保險業資深人士在深入研究香港保險以及內地保險的營銷制度之后得出結論:香港保險傭金提取比例高。
根據保監會2011年發布的《關于規范人身保險業務經營有關問題的通知》,個人壽險保單支付的直接傭金標準:躉交保費的直接傭金占保費的比例不得超過4%;期交保費的直接傭金總額占保費總額的比例不得超過5%,其中,首年傭金最高不得超過40%。
但在香港地區,奉行更加市場化的監管規則,監管部門對于營銷員傭金支付比例并沒有規定,因此首年傭金支付比例要高于內地保險業,其中純風險保障型的產品,包括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都可以達到80%左右,而重大疾病保險也可以達到50%。躉交方面,香港地區傭金支出約占總保費的5%至7%,也普遍高于內地。
較高的傭金支付比例,導致不少香港地區的保單,前兩年現金價值都為0。
“對于內地的保險代理人而言,他賣自己公司的產品,同樣的保費,可能最多能拿30%的傭金,可如果是銷售香港保險,最多能達到80%,即便需要分出部分傭金,最后落到自己手中的,往往也能達到40%至50%。”上述資深人士表示,其曾在營銷員中做過小范圍調研,發現“傭金”才是營銷員銷售產品的首要動力,“營銷員最樂于銷售的產品一定是傭金支付比例高的產品。”
據了解,目前,已經開始有內地保險公司效法香港地區保險公司,突破有關傭金的限制,并且在試點地區取得了非常好的銷售效果。當然,要想獲得類似試點資格,尚需要通過監管部門的批準。
保監會嚴打
事實上,近年來源自內地的保費已漸成香港地區新增保費的主要來源之一。2010年香港地區新增保費收入587億港元,來自內地地區的保費44億港元,占比7.5%,以后逐年快速增長。即使是在內地赴港游客數量明顯下滑的2015年,這一數字也達到316億港元,是2005年的17.4倍,占該年香港個人壽險新保單總保費的24.15%。到2016年前三季度香港地區新增保費1323億港元,來自內地保費489億港元,占比高達37%。
而不管是對十多年前出現的在內地投保并由推銷人員將保單帶去香港的“地下保單”,還是現在的曲線操作方式,保監會的“嚴厲打擊”未曾放松。
例如,早在2004年,保監會就和公安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嚴厲打擊非法銷售境外保單活動的通知》。2016年4月,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于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警示內地赴港投保有可能存在多種風險問題。
同年5月,發布《關于加強對非法銷售境外保險產品行為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以各種名義宣傳、推介境外保險機構保險產品的行為,或者安排有意投保境外保險產品者赴境外投保的行為,構成促成交易而開展宣傳、招徠的銷售境外保險產品的行為,要求各保監局應依法予以查實、取締和處罰。
此后,隨著外匯管理局、中國銀聯的各項關于外匯支付規定的重申和對銀聯卡支付香港保險保費的“設卡”,以及保監會的監管措施和對香港保單風險的強調,再疊加今年開始施行的CRS(即中國內地稅收居民在香港開設的銀行賬號及保單等信息將被收集并上報至中國內地的稅務機關),監管層通過各種方式不斷為香港保單熱降溫。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一些香港保險從業人士的透露,自CRS從2017年1月1日開始實施以來,一些以隱匿資產為目的赴港投保客戶將無法達到目的,投保香港保險的內地客戶已經開始有所減少。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