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騙局泛濫 央行提示風險
摘要: 由于比特幣、萊特幣等數字資產的暴漲,不少詐騙分子把“數字貨幣”的概念與傳銷、龐氏騙局等古老騙術結合起來,打造出專門坑人的“傳銷式數字貨幣&rdqu
由于比特幣、萊特幣等數字資產的暴漲,不少詐騙分子把“數字貨幣”的概念與傳銷、龐氏騙局等古老騙術結合起來,打造出專門坑人的“傳銷式數字貨幣”。為此,央行貨幣金銀局在官網發布《關于冒用人民銀行名義發行或推廣數字貨幣的風險提示》。
央行貨幣金銀局透露,近期,個別企業冒用央行名義,將相關數字產品冠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發行”,或是謊稱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推廣團隊,企圖欺騙公眾,借機牟取暴利。央行貨幣金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行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無推廣團隊。目前市場上所謂‘數字貨幣’均非法定數字貨幣。某些機構和企業推出的所謂‘數字貨幣’以及所謂推廣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行為可能涉及傳銷和詐騙”。
近年來,由于比特幣、萊特幣等數字資產接連暴漲,不少詐騙分子打著“數字貨幣”幌子,坑騙投資人。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此前,珍寶幣、百川幣、SMI、MBI、馬克幣、暗黑幣、MMM、美國富達復利理財、克拉幣、石油幣、華強幣、CB亞投行香港集團、幣盛、世通元、U幣、聚寶、21世紀福克斯、萬喜理財等,都是披著數字貨幣的外衣進行非法傳銷的項目。去年8月,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破獲“萬福幣”特大網絡傳銷案,抓獲這一傳銷組織在國內的代理人和“網頭”60多名。9人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數億元銀行資金被警方凍結。
黃金錢包首席研究員肖磊表示,近期以來,由于比特幣、以太坊、萊特幣等價格出現了升溫,關注度比較高,很多詐騙分子也開始盯上了“數字貨幣”這個工具,他也表示,凡是以中國人民幣銀行授權發行“數字貨幣”這種宣傳的,可以肯定就是騙子。投資者需要非常警惕,因為目前看,“數字貨幣”還處在發展階段,而且不是法定貨幣,沒有任何官方機構為這類“數字貨幣”做背書,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一天之內都有可能暴跌80%,風險巨大。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