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韻墨香潤江城
摘要: 地處中原腹地的江城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譽,又有“東方芝加哥”之稱的特大中心城市,魅力非凡。其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
地處中原腹地的江城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譽,又有“東方芝加哥”之稱的特大中心城市,魅力非凡。其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文史積淀深厚,人文勝跡多姿多彩。自古以來,群賢畢至,文人墨客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歌賦。
春深時節,我應邀參加人民藝術詩社采風暨詩詞研討會,有機會走進了歷史文化名城武漢。
我探訪了武漢大學珞珈學院,漫步于著名的“櫻花大道”。春風十里沐櫻云,仿佛天上銀河就墜落在我的眼前,依稀可見:“白櫻賽雪凝玉樹,紅纓飄彩嫦娥妒。萬點碧蕾芳芬灑,千樹銀霞舞翩躚。”適逢當晚春雷響,好雨來。真讓我感慨萬分,情有所動,偶有所感,賦《七絕——春光四面》:朝別京城滿地金,午迎荊楚珞珈林。春分時節春雷響,好雨陶陶作醉吟。
拜謁東湖之畔的李白“放鷹臺”遺址,這里有著大詩人李白不盡的武漢情緣。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于唐乾元三年,憑吊李北海故宅后,曾在這個土臺子上的一個夾子上解救、放飛了一只蒼鷹,因而這個土臺子隨后逐漸地被人們稱為“放鷹臺”。在歷代詩人中,李白所留下來的有關武漢的詩詞較多,他曾在湖北安陸生活十年,寫下了許多情牽江城的詩篇。仰望著高高矗立的李白放鷹雕像,他的詩句仿佛在耳邊回響。武漢的別稱“江城”,也是源自于李白的詩《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據考證,李白的這首詩是最早將武漢稱為“江城”的詩。
登臨神往已久的黃鶴樓,更覺幸甚。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因聳立于黃鵠磯而得名,古代的“鵠”與“鶴”二字一音之轉,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筑城為守,建樓以瞭望。
如今,黃鶴樓已是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筑的精品,是蜚聲中外的歷史文化名樓。在諸多有關黃鶴樓的詩詞歌賦中,最有人氣的詩作要數崔灝的《黃鶴樓》。詩人的名氣因這首詩而錦上添花,武漢則因此詩而更聲名遠播,真可謂名詩出名樓。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黃鶴樓,放眼景物,觸景生情:“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將思念故鄉親人的狹義鄉愁與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有機結合,使得本篇的韻味躍上了同類詩作的高峰。詩人的風采與秉性亦隨詩篇的展開躍然紙上:他才華橫溢,如晴川東去,奔流不息;他以小潤大,似芳草萋萋,一身正氣,崢嶸不已。沒有自悲之頹廢,沒有自私之狹隘,鄉愁情懷的抒發也可以波瀾壯闊、豪邁昂揚。這首詩不愧為后人推崇的唐朝七律詩中的精品佳作。傳說李白登黃鶴樓,見此詩而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
李白的虛懷若谷令人敬佩。其實,他的詩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也是千古絕唱。“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不僅使揚州馳名于世,而且為黃鶴樓平添了詩情畫意,尤其是李白的名詩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為武漢“江城”的美譽奠定了基礎,令古樓化育一身詩,成為輝映中外的歷史文化明珠。“國運昌則樓運盛。”在這“天下江山第一樓”,喜見游人如織,盛況空前。筆者不禁在“江山留勝跡”的感慨之中,留下了以下一點小文字:
水調歌頭——登黃鶴樓
方戀珞珈院,又醉鶴山巔。嵐光樹色連空,詩友激情牽。窗含江湖秀水,樂我憑欄遠眺,浮想舞翩躚。黃鶴欲飛起,崔李也齊肩。
龜蛇靜,翰墨動,氣宇軒。一樓詩意,江漢濤碧笑春天。波洗情思心曠,氣掃喧囂神爽,望遠創佳篇。高踞聲傳遠,春暖滿人間。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