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浦江 全域是景
摘要:原標題:美麗浦江 全域是景“仙華杰出最怪異,望之如云浮太空”。3月29日,國務院公布第9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浦江仙華山風景名勝區榜上有名。次日,浦江縣風
“仙華杰出最怪異,望之如云浮太空”。
3月29日,國務院公布第9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浦江仙華山風景名勝區榜上有名。次日,浦江縣風景旅游管理局即掛出300多字的“報喜帖”,通報這個大喜訊:“此次成功申報,是國家層面對浦江秀美山水、文化底蘊的認可,更是對浦江旅游多年來努力工作的褒獎。將極大提高浦江知名度,更充分地發揮仙華山景區的龍頭作用,促進其他景區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對推進浦江旅游及各項事業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江南奇觀越億年 《山川典》有其名
曾經有人用“萬、千、百”來概括浦江的歷史文化——萬年上山文化孕育耕讀文化,千年鄭義門傳承家族孝義,百位書畫大師發揚浦江人文風韻。而佇立在浦江縣城北部的“少女峰”,已經用它秀美的姿態,經歷了近億年的歲月洗禮。
被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形容為“天地間秀絕之區”的浦江縣仙華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浙中浦陽江、壺源江上游,浦江縣城北郊,由峰林仙華山、幽谷古禪寺、“江南第一家”、富春野馬嶺4個景區組成。共有20個景群、270個景源,組合成88處景區,總面積66平方公里。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集中了浦江的核心旅游資源,以山巔峰林和孝義文化稱譽江南,是難得的、不可復制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仙華山頂和馬嶺(野馬嶺)上,分別分布著面積達1平方公里和5平方公里的奇秀峰林。而峰林仙華山的低山丘陵地貌區,由1.5億年前中生代燕山運動強烈的斷裂擠壓形成。仙華峰林山體為火山流紋巖,亦是由距今1.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火山活動形成,景區內溝谷縱橫,山巒起伏,尤以山頂峰林的“奇、險、幽、曠”稱譽江南。海拔720米的主峰“少女峰”,俯首皆是流紋巖石泡,更是江南一大奇觀。區內的五彩巖石、丹流石壁,惟妙惟肖的造型,在華東地區獨具特色,其丘陵地貌在浙閩一帶富有代表性。由清康熙時編纂的我國現存最大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中的《山川典》,專門記述了仙華山。著名作家洪汛濤曾贊嘆:“天下多少名山未能進入這部《山川典》,而仙華山卻上了,而且介紹的文字篇幅相當大,何其可貴也。”
而富春野馬嶺景區,面積為20平方公里。景區內的美女峰,又稱香爐石、顛倒壺瓶,海拔905米,為浙西第一奇峰。初看如蘑菇云冉冉升天,細看又如一尊仙女肖像,面向南天、立于云表。
人文歷史齊薈萃 儒釋道三家匯聚
仙華山風景名勝區,以山水文化、儒家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為內涵,以山頂峰林、“江南第一家”為特色,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觀光攬勝、休閑度假、文化求知為主要功能的山岳型風景名勝區。古往今來,歷代的儒、釋、道3家許多名流常來這結廬修真,感受“如旌旗,如寶蓮花,如鐵馬臨關”的奇形偉觀,堪稱中華文化之奇勝。
“江南第一家”——鄭氏義門,自南宋建炎初(1128年)至明天順三年(1459年),以儒學禮儀治家,全族同居共炊長達15世之久,歷350余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欽賜鄭義門“江南第一家”牌匾。江南第一家作為中國家族史上世代同居、共財、聚食的典型,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融匯儒家思想“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168條家規,更是在明朝時期被作為治國法律藍本。即使到了今天,《鄭氏規范》依然被深刻在鄭氏子孫的血脈之中。傳承至今,江南第一家被評定為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千柱落地為經典的鄭義門營造技藝,更是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心越大師原名蔣興儔,字心越,別號東皋,為日本曹洞宗壽昌派的開山始祖。擅醫藥,工詩文,善書畫,精篆刻和七弦琴,把中國文化的精髓傳播到日本,是繼鑒真之后對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者之一,有《自刻印譜集》、《東皋琴譜》遺世,被日本奉為“篆刻之父”“近世琴學之祖”。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和東皋心越對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浦江縣委、縣政府在仙華峰林建造東皋心越紀念堂和心越閣,旨在繼承和弘揚中國古代優秀文化。曾在幽谷古禪寺駐錫的寶掌禪師,世稱“寶掌千歲和尚”,在佛學上地位甚高,在中國乃至日本、東南亞佛學界都有一定影響;寶掌禪寺內有趙樸初的親筆題額,供有國清寺送來“如來佛”像。
峰林仙華山相傳為黃帝少女元修修煉之地,被當地人稱為“仙姑山”。歷代《浦江縣志》,都引用轉載南宋鄭緝之所編《東陽志》中的記載:“三皇時仙姑,相傳為軒轅黃帝少女,于仙華山修真上升,故山與廟并以仙姑名。有廟舊在山巔,祈禱輒應民病陟降,故筑宮于山麓,宋寧宗……勅賜額曰‘昭靈’。”仙華峰林景區內道教文化深厚,昭靈宮、通海洞、百神崗、九霄亭、少女峰等,無一不與道教文化有著深刻的淵源。元修升天的“第一仙峰”,歷代名人皆有吟誦,“連峰欲向鼎湖傾”“鼎湖龍起復攀鱗”“危巖曾說鼎湖通”……愛屋及烏,把元修得道升天的地方神圣化、人格化,把華夏民族的黃帝文化緊緊拉到仙華山來。
保護利用相協調 持之以恒二十年
“20年磨一劍。從1998年開始創建申報準備工作,我們致力于充分發揮山水文化、儒釋道文化、家族文化優勢,探索創新旅游發展模式,終于成功打造出屬于浦江的一張國字號‘金名片’”。浦江縣主要領導喜形于色。
仙華山景區從1988年開始開發建設。1991年5月,省政府批準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浦江縣風景旅游管理局嚴格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和要求,把保護風景名勝資源放在首位,對仙華山景區實行保護式管理。嚴格控制興建民用住宅,確需建設必須辦理“一書兩證”。景區管理處堅持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1993年起,先后編制了兩輪總規和若干詳規,有效地指導了風景區的保護和建設。
為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華山景區做了長時間的準備,得到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從2013年再次啟動申報以來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申報工作,借“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東風,立足資源保護,改造提升大環境,創建工作頻頻出現亮點……
“自2013年以來,我們先后投資700多萬元,新建花園入口;拆除路邊售貨棚、水果棚、廣告牌;加大保潔投入,及時清掃清運垃圾,加快景區廁所改造提升;關閉景區內砩礦、采石場。”縣風景旅游管理局長陳璠介紹說,改善景區水環境,積極進行綠化、美化、潔化。統一設計制作景區標識標牌系統。成立景村合作的護林隊伍,每年撥出10余萬元的專項經費,確保了日常護林防火安全……
江南第一家景區,在最大程度保護資源、保留原住民生活習慣的基礎上,對義門路、麟溪路兩側的150余間房屋全部進行立面改造。其中23戶突兀的建筑,統一從四五層降至兩層半以內,改造提升效果明顯。
仙華山“農家樂”的變遷,是對風景名勝區資源保護最為經典的注釋。仙華山自然村坐落于仙華峰林景區入口處,41戶農戶中有35戶經營“農家樂”,一時成為各地的模板。然而經營管理雜亂、發展模式低劣、垃圾堆積、隨意搭建等問題日趨嚴重。歷經3年的籌劃,最終圓滿實施自然村“整體搬遷”……充分體現了對資源保護的決心與態度。
去年起,浦江設立每年5000萬元的旅游專項資金,重點用于風景名勝區的維護建設和景觀提升。經持續努力,形成了新光馬嶺茜溪線、秀美前吳山水線、悠然南山神麗線、鄭宅嵩溪古村線、多彩平湖雙姑線、仙華寶掌登高線等6條精品旅游線,連線成面……
更高標準促保護 科學利用提品質
“創建工作結出碩果,但風景名勝區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需要一直思考的課題。”浦江縣主要領導表示,要加強力度,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齊下,形成資源保護和風景名勝區開發利用的良性循環,全力打造“美麗浦江、美麗仙華全域是景”,具體要做好 “六個進一步”……
進一步樹立資源保護的思想,更好地促進景區的科學發展;
進一步理順完善管理體制。建立完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實現風景旅游與建設、規劃、林業等有關主管部門,對風景區統一管理;
進一步加強景區規劃工作。抓緊啟動新一輪仙華山風景名勝區規劃的編制;
進一步規范報建項目管理。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需要勇于承擔、頂住壓力,認真執行相關法律法規;
進一步規范景區經營秩序。加大對破壞資源等行為的查處力度。組建景區聯防隊伍,維護景區經營和游覽秩序,營造和諧有序的景區游覽環境;
進一步科學提升景區品質。結合日益增長的游客量帶來的服務需求,強化對資源的保護,完善游步道、棧道、游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推進智慧景區建設,提高景區管理水平。每年合理安排資金,用于風景名勝區的建設維護與景觀提升……
(責編:魏欣寧、連品潔)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浙江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