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大陸破裂新模式
摘要: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大陸破裂新模式 歷經4天航渡,大洋鉆探船“決心”號于11日抵達上海臨港,這是“決心”號首次停靠中國大陸港口。它也宣告著,我國
歷經4天航渡,大洋鉆探船“決心”號于11日抵達上海臨港,這是“決心”號首次停靠中國大陸港口。它也宣告著,我國科學家主導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下半場結束。“我們獲得了超出預期的成果,揭示了邊緣海不同于大洋的大陸邊緣破裂模式。”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368航次首席科學家、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院長翦知湣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采訪時透露。
目前,人們已在伊伯利亞—紐芬蘭發現了非火山型大陸破裂模式——地幔剝露式破裂。本次鉆探表明,南海大陸破裂模式與伊伯利亞—紐芬蘭模式并不相同。前者在洋盆擴張時有明顯巖漿活動,而后者巖漿活動貧乏。“我們證明了另一種大陸破裂模式的存在,這對我們理解大陸破裂機制有深遠意義。”翦知湣認為,“它是一個有望寫入教科書的發現。”
除了在地質構造上對南海進行“追根溯源”,科學家還從沉積物上講出了南海的“前世今生”。
在IODP 368航次,科研人員首次獲得了南海從陸地到淺海再到深海的完整沉積記錄。他們發現,3400萬年前南海就已有深海環境。
過去,關于南海的形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南海的形成跟青藏高原隆升、中南板塊被擠出有關;另一種則認為,南海的形成,是古南海在菲律賓海板塊下消亡拖動板塊破裂所致。“但我們現在認為,南海擴張的動力可能在東邊,要將南海和太平洋連在一起看。”翦知湣解釋。
目前,我國已在南海組織了4個航段共3次大洋鉆探。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包括IODP的 367和368兩個航次,鉆探的首要目標是揭示大陸如何破裂、南海如何形成的“桑田滄海”之謎。IODP 368航次在南海北部5個站位進行了鉆探,鉆探進尺總長度4399米,收獲巖芯1601米。
認識南海的成因和擴張過程,也能使科研人員更加清楚南海油氣的生成和儲藏條件。通過大洋鉆探這種在深海進行的多學科研究,可以糾正原來對油氣盆地資源基于地球物理資料的認識。
“這些成果,對我們了解南海的歷史非常重要。它具有區域地質意義,更具有世界意義。”翦知湣強調,“南海是一個天然實驗室,中國科學家應該主導南海研究,并將其打造成世界上邊緣海研究的典范。”蓋倫帶你看南海(記者張蓋倫)
(責編:賀迎春、熊旭)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