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抗美援朝老戰士趙名生
摘要:崢嶸歲月常憶記子孫滿堂大幸福——記抗美援朝老戰士趙名生□晚報記者 張廣智/文 通訊員 武景濤/圖開篇詩指頭咬破寫血書,長槍短炮聞敵哭。重拳回收洞為家,
崢嶸歲月常憶記
子孫滿堂大幸福
——記抗美援朝老戰士趙名生
□晚報記者 張廣智/文 通訊員 武景濤/圖
開篇詩
指頭咬破寫血書,長槍短炮聞敵哭。
重拳回收洞為家,炮彈出發天是路。
布板一匹傳音訊,敵機廿架傷心湖。
崢嶸歲月常憶記,子孫滿堂大幸福。
下午三時多的陽光火辣辣的。在西平縣楊莊鄉儀封趙老莊,記者見到抗美援朝老戰士趙名生時,是在一個偌大的農家院子里。今年已經84歲的趙名生一提起當年抗美援朝那些終生難忘的歲月,立刻打開了話匣子。
在地里干農活的趙名生
跨過鴨綠江
當朝鮮戰爭的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威脅到剛成立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時,正值年輕力壯的趙名生滿懷一腔熱血,于1952年8月參軍入伍,投入保家衛國的行列。
趙名生告訴記者,當美帝國主義把炮彈炸到安東(即今丹東)時,當時全國人民充分認識到,幫朝鮮打仗是為了保衛我們自己的國家。為了表決心,每個士兵都寫了志愿申請書,紛紛把手指頭咬破寫血書要求到朝鮮打仗。1952年11月,趙名生從洛陽上了火車以后到丹東,隨后又坐火車到朝鮮。
到朝鮮后,很快就到了1953年的陽歷年,趙名生所在的部隊攻打了394.8高地以后,怕美國軍隊再像第一次那樣進行兩棲登陸作戰,進攻東西海岸,部隊從中線撤到西海岸。西海岸屬于朝鮮新義州的定州地區,他們住的地方叫德新里,各連在海邊住,團部機關在離那里有30多里的山里住。“師部的代號是5051,團部的代號是5242;師部的番號是炮21師,團的番號是202團。”趙名生說。
趙名生回憶道:“在朝鮮打仗時是炮2師配合我們。我當時在團部跟著團長張自忠當警衛員。在朝鮮的時候有個指揮連,指揮連有個警衛排,警衛排有長槍班和短槍班,專門負責警衛團司令部,有3個長槍班1個短槍班。我后來被提拔為警衛班長,就是那個短槍班。”
攻打394.8高地
趙名生所在的部隊攻打394.8高地時,團部的作戰計劃是配合步兵打,炮彈發射了之后趕緊撤退,因為一秒鐘一發炮彈,每門炮16發炮彈16秒發完,發完之后就得趕緊撤走,因為發完炮彈目標暴露以后敵人會反擊。
據趙名生講,一次,6連就因為跑得慢,敵人的炮彈打過來把大炮的重要零部件都炸壞了,在朝鮮修不了只好拉到國內修。
打了這一仗后,趙名生所在的部隊就轉移到西海岸了。“怕美軍第二次登陸,我們團撤到西海岸,203團撤到了東海岸,201團還在前沿陣地。”趙名生說。
部隊挖的掩體工事比房子還高,在山上掏洞,炮車拉到山洞里,因為怕上面坍塌,就從國內大興安嶺拉來很粗的松木支柱,防止炮彈炸了之后坍塌。據趙名生介紹,山洞一般挖十幾米,能進炮車,還可以住人,但很不好挖,需要先用炮彈炸。但是用炮彈炸還怕石頭松動,引起塌方。
談起戰友的不幸罹難,趙名生至今唏噓不已。他告訴記者:“小個子孟參謀長嫌我們警衛班懶,炸彈、迫擊炮彈炸了之后,他讓班長、副班長去封土,敵人的偵察機一開始是一架,后來又來了兩架。幾架戰斗機往下扔炸彈,結果班長被炸死了,副班長大牙被炸掉了。1954年回國之后,部隊來人調查問我們班長埋在哪里,我們說埋在山底下了。當時我們和飛機聯系用布板,用布板上成匹的布對成字型,用這樣的信號聯系。當時我們在曬布,在山里晾曬布板時被敵人發現了,很快就來了20多架敵機,正好我們住的那座山后面是個湖,炸彈扔到湖邊后炸死了不少人。”
攻打394.8高地時,上邊有命令,大炮沒有發射之前任何兵種都不準動,發射結束撤的時候步兵才往前沖。“榴彈炮開始打,壓制敵人的火力點,不壓制他們的火力點我們這邊的炮兵走不了。”趙名生說。
趙名生告訴記者,戰場打仗也是有規律的,團部離前線有十幾里地,越往前越不安全,炮當時屬于志愿軍的寶貝,恐怕丟了,因為全是從蘇聯運過來的,新戰士就跟著老兵學習,前線需要人,各單位都是老兵帶新兵。打上甘嶺戰役的時候,兩個連幾百人最后剩下十幾人,傷亡比較大,趙名生所在的部隊到那里就分到各單位了。
回憶崢嶸歲月
趙名生告訴記者,當時在朝鮮的生活開始不是很好,慢慢就可以了。到1953年前半年,各樣吃的用的東西供應都很充足。趙名生從1952年11月去朝鮮參戰,到朝鮮戰爭停戰,在朝鮮一共待了十來個月,1953年秋回國時,還經中立國檢查委員會檢查,當時是瑞士軍人檢查的,部隊有通行證有護照,上面填的有裝備,帶的什么東西都要檢查。
趙名生在朝鮮那十幾個月就經歷了一次戰爭,就是攻打394.8高地。當時團里傷亡300多人,傷亡的原因是飛機轟炸多,撤退不及炮彈就打過來了。趙名生說,炮彈打的時候100平方米以內不許有人。當時的炮彈有一米多長,可以打8000米遠,沒有炮筒子,使用火箭筒發射。當時使用的是蘇聯的“喀秋莎”火箭。
“那時候步兵離我們很遠,我們炮彈發了就趕緊跑,步兵在前面打,我們主要是對重點目標重點設施。我們的炮打得比較準,不過有個缺點,沒有炮筒子,不定哪一發就落到自己這邊了。”趙名生說。
趙名生所在的部隊平時都在山溝里住,沒有和老百姓住在一起,挪到西海岸挖臨時工事的時候就和老百姓一起住了。打仗的時候,人都在山洞里住。因為山高水高,睡覺的床底下都往外淌水,挖很高的排水溝排水,另外上面每人發的雨布雨衣都用來放被子上面防水了。
安享晚年生活
趙名生報名參軍時,僅西平、遂平、上蔡就組織了一個團的兵力,一個連200多人都是西平這一帶的。
1933年出生的趙名生,1953年打完仗回來,1954年在遼寧省阜新市北邊修建營房,然后部隊又開始整編,一個師只留一個炮兵團。趙名生告訴記者:“以前打仗是多兵種配合,以后再打仗,一支部隊啥樣的炮都有,調整之后就齊全了。”
部隊1955年轉移遼寧海城,趙名生跟著部隊領導當警衛員。1956年部隊轉移到大連北邊的普蘭店,一直到1957年2月,趙名生到復員隊學習,1957年4月回到家鄉。其間,趙名生1955年請假回家一次,中間出差也回了一次家。復員時的身份是中士班長,回到家鄉后就開始當農民。
趙名生和妻子共生育3個男孩3個女孩,大兒子也當過兵,回來好多年了,原來是裝甲兵,后來在傘兵部隊,一共干了十幾年,現在西平縣公療醫院工作,其他的孩子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附近干點零活。每季度國家發給他2500多元錢的補助。
據趙名生講,他平時很少在孩子面前“炫耀”自己在朝鮮打過仗,立過功。他是想讓孩子們自食其力,以實際行動報效國家。現在,趙名生的大孫子在讀研究生,二孫子已經大學畢業。從言談舉止上可以看出,趙名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保持著勞動人民樸實、勤勞、樂觀的本色。
記者采訪即將結束時,趙名生仍然沉浸在60多年前硝煙彌漫的歲月。而此時,時針已指向掌燈時分,倦鳥正在陸續歸林。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