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莊村的產業扶貧
摘要:記者 張付軍 劉 陽 困難戶陳曉蘭通過愛心企業布一帆服裝有限公司在村里設立的加工點,加工服裝一個月也能掙到幾百元。 記者 弓華靜 攝6月5日,地處桐柏、伏牛兩山余脈,薄
記者 張付軍 劉 陽
困難戶陳曉蘭通過愛心企業布一帆服裝有限公司在村里設立的加工點,加工服裝一個月也能掙到幾百元。 記者 弓華靜 攝
蘆莊村的片片丘陵地里,齊刷刷的是收割后的夏枯草茬子、新栽的紅薯苗和坐了果的西瓜秧。
確山夏枯草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瓦崗紅薯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瓦崗西瓜遠近聞名。
有別于三夏時節麥稻生香的駐馬店市其他廣大農村的相對閑暇,這里的干部群眾都在忙著夏枯草、紅薯和西瓜這些獨具特色的產業扶貧項目。
蘆莊村總人口1017人,其中有貧困戶25戶、貧困人口57人。
今年53歲、自幼因車禍傷殘了左腿的王全意,把82歲的母親安頓在家里,自己在地里栽紅薯苗。“前幾天剛栽了三畝多。趁雨天再栽些。”王全意介紹:“紅薯苗是縣、鎮免費提供的,我的5畝地全部種了紅薯。”
陪同的蘆莊村第一書記唐永誨告訴記者:“一畝地需要4000棵紅薯苗,一棵0.15元,均由縣、鎮財政投資,引導像王全意這樣有勞動能力、有地塊的貧困戶發展紅薯種植。去年,瓦崗鎮還投資建起恒溫紅薯儲存庫,平移紅薯集中上市時相互壓價問題。”
“沒恒溫庫時,一斤紅薯賣0.3元;自打有了恒溫庫,一斤紅薯至少多賣0.5元。5畝紅薯能多賣10000多元。”王全意話語中對縣、鎮政府充滿感激。
在蘆莊村小王莊組,曾因自身動力發展不足、至今獨身一人生活的53歲貧困戶易合營,剛從3畝紅薯地里回到家,蹲在家門口剪夏枯草草球。“我過去是個‘二流子’。去年栽2畝紅薯收入三四千元,今年想成‘萬元戶’。我還想再娶個媳婦呢!”易合營的眼里冒著熾熱的希冀。
“一畝紅薯,能收入2000多元。易合營今年多種一畝紅薯,又開荒種了一畝多夏枯草,有望成為‘萬元戶’。”唐永誨補充說,“鎮政府組織社會力量運用‘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夏枯草,凡是貧困戶持鎮政府發放的補貼卡去銷售,每斤夏枯草草球高于市場價1塊錢。”
風景秀麗的任(店)瓦(崗)公路,從蘆莊村穿過。就在蘆莊村委大院南邊,由唐永誨等籌集10多萬元建成的10座總占地20畝的西瓜大棚很搶眼。
貧困戶陳運因3個孩子上學而致貧,如今也籌了1萬元錢入股,并憑借會種瓜的手藝負責瓜棚的管理。
陳運說:“這些大棚,是縣、鎮政府安排的先建后補項目,收益全部歸25戶貧困戶,每戶每年發放1900元。我種了4畝紅薯、3畝花生,加上西瓜的分紅,今年一定能脫貧。”
在與西瓜大棚隔路相望的駐馬店市布一帆服裝有限公司蘆莊村加工點里,幾十臺服裝加工設備正在生產,蘆莊村因病致貧的易戰華和社會兜底戶王永貴等也在一絲不茍地工作著,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蘆莊村不僅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而且是當年國家科委確山“五七干校”所在地,我國近代著名的新聞記者、新聞學家范長江曾在這里工作生活過,這里還存留有老軍營、老農校的建筑,人文資源豐厚。
目前,國家
瓦崗鎮黨委書記馬中山滿懷憧憬地說:“蘆莊村的旅游開發建設,將為蘆莊村提供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