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從育“分”到育“人”轉變
摘要:原標題:推動從育“分”到育“人”轉變 【2017高考進行時】 2017年高考進入最后倒計時階段,今年也是浙江新高考錄取的第一年。目前,招生錄取準
【2017高考進行時】
2017年高考進入最后倒計時階段,今年也是浙江新高考錄取的第一年。目前,招生錄取準備工作已緊鑼密鼓展開——公布了在浙招生高校選考科目要求;發布了招生錄取方案,并開展了全覆蓋的錄取模擬演練;研發和使用一系列考試招生管理新系統等。
作為我國新一輪高考改革的試點省,浙江緊密結合省情特別是教育發展現狀特點,經過兩年多的探索,走出了一條既體現浙江特色,又能為國家層面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供借鑒推廣范本的高考改革之路。
對接高中課改,讓學生有更大選擇權
浙江省一直走在課改前列,注重踐行“選擇性教育”理念,讓學生走向“關注自我,有意義的學習”。在此背景下,浙江高考改革從以下幾方面破題——
以“3+3”和“7選3”方式擴大學生的選擇范圍,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和學校。根據新的考試科目設計,學生能有35種選擇,完全打破了傳統文理分科的局限。數據顯示,浙江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選“純文”的約11%,選“純理”的近20%,選“2文1理”或“2理1文”的近70%。這表明,改革實現了由相同科目競爭轉換為特長科目競爭,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行全科開考,所有科目的學考、選考每年都有兩次機會,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校學科教學計劃,選擇學考和選考的時間及次數。
過去“平行志愿”難以兼顧地域、學校、專業等因素,文科學生的選擇余地更小,而浙江新的選科模式和志愿設置方式有效彌補過去的不足。據統計,目前浙江考生無論報考什么科目組,至少有68%的專業選擇余地,最高可達91%。
“浙江高考改革體系包含統考統招、三位一體、高職提前招生、單獨考試招生等四種模式,再輔之以高校自主招生、農村專項等招生通道,學生選擇高校的范圍非常廣泛。”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說,“通過選擇,讓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使高校找到適合專業培養目標的人才,實現‘學其所好,考其所長,錄其所愿’。”
取消錄取批次劃分,倒逼高校教學改革
高校招生以往都是按本科到高職院校分批次進行,這樣的模式導致在人們觀念中形成了高校等級之分甚至貴賤之別。浙江新的錄取方案取消錄取批次劃分,所有高校實行“同臺”無差別競爭,這樣一來就徹底打破了以往的規則,實現了所有高校招生的起點公平。
在此基礎上,由以前的以院校為投檔單位改成以專業(類)為投檔單位。按考生成績分段填報志愿、分段錄取;從學校平行志愿,變為專業(類)平行志愿。普通類高考考生可填報80個專業平行志愿,專業平行志愿投檔,將依據考生位次、志愿順序進行。計算機對考生所填報的80個志愿依次檢索,一旦符合投檔條件即直接投檔到該院校專業。
對于大學來說,不同專業對于考生選考科目要求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難度,要在自己的興趣擅長與高校的要求之間兼顧和平衡,但同時高校所有專業將失去學校的“庇護”,直接接受考生的選擇,面臨市場機制的競爭淘汰。這樣一來就倒逼高校必須加強特色專業建設,改變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高度同質化的局面。目前,許多高校主動應對高考新方案,調整和整合專業結構,擴大按大類招生的專業范圍,強化院系招生的作用和影響力,從學科專業層面積極推進招生選才與教育培養的銜接。
浙江從2014年開始試點面向中職生的職業技能考試,如今已覆蓋到全部17大類。同時,高職提前招生和單獨考試招生實行多元錄取模式以及“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2015年起浙江在高職提前招生中試行“一檔多投”,2016年擴大到35所院校。“一檔多投”的錄取模式,在有效擴大考生選擇權的同時,加強了學校間競爭特別是專業競爭力度,促進了高校的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
完善綜合改革,維護高考公平公正
浙江高考綜合改革方案體系看起來復雜,但背后的價值指向十分明確——鼓勵學生個性需求、高校多元選拔,同時保證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學性。
浙江于2011年首創高校“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改革,幾年來,參與試點院校、專業和錄取人數均有較大幅度增長。2015年,共有55所高校參與改革試點。
浙江“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改革,圍繞科學選才和公平選才兩條主線進行了嚴密的制度設計,由高校依據考生高中學考、綜合素質評價和統一高考三方面成績,通過材料評審、綜合測評、合成綜合成績等“三次遴選”進行綜合評價擇優錄取,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形式公平和實質公平的內在統一。
調整資源配置方式,招生計劃適度向特殊群體傾斜,縮小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為相對薄弱地區和弱勢群體創造公平競爭的機會。從2014年起,浙江面向12個縣實施地方專項計劃,第一批次錄取率提高了3個百分點;2015年又實施了高校專項計劃,29個縣區自主招生錄取率在全省占比由10%提高到23%;2016年擴大了地方計劃總量,受惠縣區擴大了29個,并根據教育部的意見更加“精準”地設定受惠群體。 (記者 陸健)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