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如何教好漢語?
——訪羅馬大學東方學院院長馬西尼教授
摘要:彭 鶯 日前,筆者就“在海外如何教好漢語”的話題專訪了意大利羅馬大學東方學院院長、著名漢學家、羅馬孔子學院院長費德利科·馬西尼教授。馬西尼認為,
日前,筆者就“在海外如何教好漢語”的話題專訪了意大利羅馬大學東方學院院長、著名漢學家、羅馬孔子學院院長費德利科·馬西尼教授。馬西尼認為,語言本身并無難易之分,關鍵是學習者的母語和所學外語的親疏距離。“中文對漢字文化圈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零起點并不等同于歐洲等西方學員的零起點。中文對母語是西方語言的學員來說,要比日本人、韓國人和新加坡人難得多。同樣,法語對意大利人比對中國人來說要更容易學。”
漢語教師如何介紹中國文化
語言和文化教學密不可分。當問到“中國漢語老師在海外教中文時該如何向當地學生介紹中國文化”,馬西尼告訴筆者,在海外教漢語和在中國國內教中文完全不同。比如,對在意大利的中文學習者來說,很多人其實從未體驗過中國文化。雖然從古至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在意大利的中文課程中,關于中國文化,意大利的中文系老師給學生介紹的主要是中國古代的詩歌。此外還包括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古典哲學思想。
“另一方面,在意大利教漢語的老師介紹比較多的是有關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尤其是中意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有不少有關歷史上意大利名人或傳教士去中國的記載,有的西方學者當時還用拉丁文向西方介紹中國的歷史和地理知識,促進中西方互相了解,像利瑪竇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且,意大利語中的一些詞語也受古代漢語的影響,如seta一詞就代表了絲綢的意思。”馬西尼說。
基于海外漢語教學的客觀現狀,馬西尼認為,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老師掌握好中國古典文化和與中西文化交流相關的教學內容非常重要。
哪類作品適合課堂賞析
歐洲一貫重視通過文學賞析來提升外語教學質量,在意大利也不例外。 比如阿城的《棋王》、莫言的部分作品等優秀文學及影視作品,都曾在意大利的課堂上被老師采用并作為重要的賞析對象。
據馬西尼介紹,針對羅馬高年級中文專業的學生,老師會自編一些教材,選取文章,讓學生理解并翻譯。“中國學生和意大利學生坐在同一課堂里,他們之間可以形成互補型的學習模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選用有深度的中國文學作品還能同時促進中國學生和意大利學生更好地理解各自的母語,培養出色的翻譯人才。”
中文水平有別教學方案不同
眾所周知,詞匯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部分。在詞匯教學方面有著深厚造詣的馬西尼告訴筆者,以羅馬大學的中文教學為例,老師們會根據學習對象的中文水平,遵循教育心理學和二語習得規律,因材施教。
據馬西尼介紹,對于初級班的學生,只要求他們牢固掌握教材中出現的詞匯。“在這個階段不要擴充不必要的詞匯,避免增加學生負擔。老師也不需要引入語素分析法,以免導致學生分不清詞和字的區別。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老師會指導他們盡量少用雙語詞典。比如,中文的‘政策’和‘政治’在意大利語里就是同一個詞。所以,用雙語詞典并不解決問題。應從語素學習的角度出發,準確理解教材上出現的每個詞的意思。”馬西尼說。
在馬西尼看來,初級班的漢語教學側重聽說技能的培養,高年級班則要加強對復雜中文文本理解力的訓練。
馬西尼說,羅馬大學中級水平的中文學習者除了常規課程外,學校還為他們配備了一些專門領域的中文教材,通過不同的課型來教授,比如文學類的《故事中的歷史》,新聞類的《報刊漢語》和科技類的《科技漢語》等。
(作者系意大利那不勒斯孔子學院漢語教師)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