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縮長放短”逆回購1400億
摘要: 央行23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1400億元逆回購操作,7天和14天品種分別為800億元和60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45%和2.60%,與前期持平。鑒于周二有170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
央行23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1400億元逆回購操作,7天和14天品種分別為800億元和60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45%和2.60%,與前期持平。鑒于周二有170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總體實現凈回籠300億元。
在資金利率方面,周二全天Shibor多數上行。隔夜Shibor跌2.05bp報2.654%;7天期Shibor跌1.08bp報2.8571%;14天期漲1.23bp報3.4489%;1個月期漲0.14bp報4.0624%。繼周一之后,周二一年期Shibor仍高于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4.3%。
對此中信證券報告認為,長期Shibor高,主要原因還是銀行缺少負債,負債端存款增長慢,而同業負債又受到監管限制;但貨幣市場流動性是松的,表現為隔夜和7天Shibor在下降。而在招商證券固收研究徐寒飛看來,代表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LPR利率和代表金融市場融資成本Shibor利率之間的倒掛,正說明“去杠桿”目前僅發生在金融體系,尤其是“同業縮表”,還未傳遞到實體經濟層面;未來實體經濟“去杠桿”或大規模出現,導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猛烈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期限縮短,主要表現為7天逆回購占比上升,28天期逆回購持續停做。業內人士認為,央行提供以7天為主的短期流動性,有助于調劑季節性、臨時性因素造成的短期流動性余缺變化,著重滿足機構對成本稍低的短期流動性的需求。
對此,市場人士認為,上周央行共進行了3次公開市場逆回購投放,呈現出兩個特征:一是投放量較大,高達4100億元;二是連續三次未投放28天期資金。沿著第二個特征回溯來看,自3月末以來,央行的逆回購投放期限結構呈現出明顯的“縮長放短”特征,28天期資金投放占比顯著下行。這主要是出于彌補流動性季節缺口、以釋放流動性來對沖“監管趨嚴”帶來的市場恐慌等原因。
自去年三季度以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通過“縮短放長”抬升資金成本,進而促使金融機構去杠桿。去年8月,央行重啟了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購操作,向市場表明拉長資金期限來降低債市杠桿水平的意圖。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