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春:用大愛讓家鄉農村留守娃“享受”最好教育
摘要: 他的生命充滿熱力和張力,情癡太極,歷經磨礪終成太極名家;他武德高尚,一雙溫熱之手給予許多人溫暖;感恩和回報社會是他人生的主題,事業有成之后,投巨資在家鄉創辦文武
他的生命充滿熱力和張力,情癡太極,歷經磨礪終成太極名家;他武德高尚,一雙溫熱之手給予許多人溫暖;感恩和回報社會是他人生的主題,事業有成之后,投巨資在家鄉創辦文武兼修的特色學校,造福桑梓;愛社會、愛家鄉、愛身邊每一個人,他的大愛深深感動了很多人——
王大春:用大愛讓家鄉農村留守娃“享受”最好教育
記者 宋東風
王大春向學生授拳
從天中走出的太極名家
他是中國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授予的太極拳名師、中國太極拳研究基地授予的太極拳大師、中國河南國際太極拳文化研討會授予的“國際太極拳文化傳播大使”,受邀擔任央視武林大會專家評委、湖北省宜昌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兼總教練、河南省陳式太極拳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陳家溝太極拳功夫學校副總教練……
他對家鄉充滿深深眷戀和濃濃感恩,事業有成后,他回饋家鄉父老,在家鄉投資3000多萬元創辦了全縣乃至全市唯一一座文武兼修的特色學校。
他,就是從正陽縣袁寨鄉單樓村走出的、在國內拳界享有盛名的太極拳名
追逐“俠客夢” 情癡太極拳
袁寨鄉單樓村是一個擁有3000多人的偏僻村莊,以前村里人進縣城趕一趟集就非常不易。
1969年2月,王大春就出生在這里。上世紀80年代初,電影《霍元甲》風靡全國,王大春對電影中武林高手高超武林絕技“勾住了魂”。“他做夢都想練一身功夫”,王大春昔日的伙伴告訴記者,“一聽說當地哪有拳師會功夫,他就跑去纏著人家學幾招。”
為了練就一身功夫,他經常伸著兩掌砍樹、砍磚,手砍腫了,磨出了厚厚的硬繭,很快,一塊磚他能一掌碎成幾塊。初三畢業后,一心想練出真本事的他孤身一人,先后到少林寺、邯鄲、廣府、滄州、鄆城、石家莊等地,遍訪名家。
1993年,王大春意外看到了一部反映楊露禪到陳家溝學太極拳的電影《偷拳》,電影中柔中有剛、極具技擊性的太極拳深深吸引了王大春。王大春來到了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陳家溝。經過幾天暗訪,王大春看到,這個偏僻的村莊果然高手云集,與當地名家切磋,常常瞬間就被摔至幾米外。
王大春學拳的癡勁、韌勁讓陳家溝人很快接納并喜歡上了這個小伙子。太極拳大師陳正雷、陳照森等對王大春進行了悉心指導,并拜陳照森、陳正雷為師。有大師調教指點,王大春拳藝進步很快。
國內外享有盛名的武術家、中國人民
他所到之處引發太極健身熱
懷揣夢想,王大春來到了福建石獅。
石獅是有名的武術之鄉,高手林立。剛剛踏進石獅的武術界之時,就有人前來質問王大春:“作為年輕拳師,你的實力在哪里?想來石獅發展,這比登天還難!”王大春淡然一笑,說:“我口才可能不如別人的好,可是我知道您哪里不舒服,還能告訴您如何通過學練太極拳進行調理,能確保幫您調出一個健康的身體。”
就是這一樸素的教授理念,加上自身實力和獨特的教學法,王大春在石獅很快穩穩扎下了根。2005年8月,他率石獅代表隊參加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比賽,獲金、銀、銅牌19枚;2005年11月,他率福建代表團一行30余人,參加中國陳家溝太極拳傳統比賽,共獲金、銀、銅牌59枚;2007年8月,他率石獅市代表隊參加在焦作舉行的國際太極拳比賽,他帶領的隊員與來自國內外100多支代表隊的2000名運動員比拼,一舉奪得5金、8銀、4銅的好成績,石獅市政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并給予2萬元獎勵。很快,王大春在福建泉州、石獅、廈門和湖北宜昌、枝江等地均設立了固定的授拳點,學員數萬名,并逐漸培養出一批太極新人。跟他學拳的弟子丁富強就是其中的一個。這位小小少年曾在2007年央視武林大會陳式太極拳擂臺爭霸賽中入圍16強。2008年,丁富強又在央視 “武林大會”陳式太極拳擂臺爭霸賽中與來自全國的200多名高手奮勇拼搏,過關斬將,勇奪全國第6名。
鑒于他對推廣太極拳的貢獻,2008年,他被中國太極拳研究基地評為太極拳大師;2009年,他被中國河南國際太極拳文化研討會授予“國際太極拳文化傳播大使”的榮譽稱號。
回報桑梓 為家鄉建太極山莊、文武學校
在他的記憶中,昔日的家鄉貧窮、落后。走得再遠,他始終深深牽掛家鄉的父老鄉親。
2008年,正當他的事業做得順風順水時,家鄉縣里的領導上門探望,并誠懇希望他能回家創業。他怦然心動了。一路與他風風雨雨走來的妻子卻不太樂意,勸他說:“好不容易打拼下一片天地,家鄉條件那么差,你回家能做什么呢?”
王大春對妻子說:“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家鄉再窮,還是咱們的根啊。”
王大春了解到,因為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多,正陽縣農村目前有近80%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邊,教育成了大問題。又看到自己所在村子單樓小學由于常年失修,教室破敗不堪,幾乎沒有什么教育器材。一連幾天他夜不能寐:我能為家鄉的孩子做些什么?
經過認真思索,讓王大春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為家鄉創辦一個寄宿制文武學校!
“辦學校是光投入沒回報的事兒,再說了我們辦教育又不是行家,逞什么能!”家人強烈反對。但他卻深情地對妻子說:“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走到外面的世界闖蕩遍嘗艱辛,我才深深地體會到家鄉農村的孩子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有一個接受良好教育的平臺!”
敢想、敢說、敢做,這是王大春的性格。而且,他認準的事情,一定要全力去做,一定要做得最好!
說干就干,2009年,他投資3000多萬元開始為孩子們興建“最好的學校”。 2010年,人們驚喜地看到,一幢幢漂亮的五層教學樓成為單樓村最靚麗的風景線,一所設施一流的正陽縣大春文武學校矗立在人們面前,與高樓挺拔、紅墻綠柳相輝映的,是幾十米寬、可承載數千人的環形跑道。這是正陽全縣乃至全市第一所文武兼修的特色學校。
記者在大春文武學校了解到,該校的辦學理念是:以德育為基石、以智育為核心、以太極為特色,凸顯習慣養成與個性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該校學生學習課程以文為主,以武為輔。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九年義務教育標準開設課程,另外增設武術課,訓練武術基本功、太極拳、國家規定套路、太極劍、太極刀、春秋大刀等。
在2012年中招考試中,大春文武學校九年級升高中率占全縣第一,升學率達100%;在2012年駐馬店市中小學太極拳公開賽中,榮獲駐馬店市一等獎;2012年12月,大春文武學校被評為“河南省社會武術工作先進單位”;2013年3月,學校被駐馬店市教育局評為“全市民辦先進學校”、“全市民辦示范性學校”。
短短時間內,大春文武學校就邁入超常發展的軌道,無論是人員招生、辦學質量還是德育教育等各個方面都創造了令人驚訝的奇跡。目前,文武學校在校生人數近兩千人。
武德高尚 他給予許多人溫暖
正陽人的厚道和感恩在王大春身上表現得非常充分。
年少家貧,鄰居曾經給予他一塊饃、一碗湯的相助,他都一直記在心上。在外拜師學藝,人家的一句暖心話都讓他在心中暗暗發誓:將來有條件了,一定要做一個不斷回報社會的人。
“人品要正、武德要好,要始終牢記感恩,這是習武之人最重要的。”王大春告訴記者。四川地震時,他讓還在上大學的兒子帶上3萬元錢去了災區援助。
他愛徒如子。凡徒弟們誰家有為難事,王大春必抽身親自幫忙。
王大春的單樓情結濃得化不開。學校建好后,全村幾百個孩子上學所有的費用他一律免掉。他始終牽掛留守兒童,凡是單樓村外前來上學的困難留守兒童他都一律讓免費入學,并且吃住都不要錢。在日常工作中,他要求老師要把更多關愛給予這些孩子。
徜徉在校園里,聽朗朗書聲、看孩子們在大操場上專心凝神練太極,“這是我最陶醉和幸福的時刻。”樸實、謙遜,臉上一直洋溢著純凈微笑的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