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家銀行虛擬信用卡情況一覽
在移動終端愈來愈普及的今天,形形色色的互聯網支付取代了傳統的刷卡消費。特別是對年輕人而言,通過手機就基本能夠解決各種消費支付問題。在此情況下,實體銀行卡,特別是以消費為依托的實體信用卡,是否也可以轉實為虛? 《金融投資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等7家銀行推出了虛擬信用卡,其申請及使用方法成為不少持卡族關注的問題。
申請條件 主要針對實體卡客戶
盡管互聯網系消費金融來勢洶洶,但銀行信用卡依然在其中占據著一席之地。央行數據顯示,去年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0.31張,同比增長6.27%。而在信用卡業務依舊保持較高增長量的同時,以虛擬信用卡為核心的信用卡江湖爭奪戰硝煙再起。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線銷售的銀行系虛擬信用卡產品包括建設銀行的龍卡e付卡、農業銀行的信用幣、中國銀行的中銀長城e付、交通銀行的手機信用卡、中信銀行的中信電子信用卡、浦發銀行的E-GO卡、廣發銀行的極客卡。《金融投資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7家銀行虛擬信用卡中,建設銀行的龍卡e付卡、廣發銀行的極客卡屬于主卡型虛擬卡,用于獨立完整的主賬戶,不依賴于實體信用卡。其中,龍卡e付卡可通過在線申請,有卡客戶可以通過建行微信銀行辦卡。辦卡成功后,客戶通過短信驗證獲取卡號、有效期、安全碼等信息,即可在手機銀行或個人網銀進行安全綁定后使用。
極客卡申請后可在半小時內完成辦卡和激活,其中激活必須通過人臉識別+電子簽名,激活成功后在廣發手機銀行APP中展示。
農業銀行的信用幣除了針對已持有該行實體信用卡的用戶外,也對預授信用戶開放。用戶可通過農行掌上銀行和營業網點申請。以農行掌上銀行申請為例,可通過信用卡欄目中的信用卡業務,查看預授信額度,同意授權后即可申請并在成功后立即激活使用。
此外,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虛擬信用卡申請,則需要在擁有該行的一張實體信用卡的基礎上,才能開設虛擬信用卡賬戶。
消費額度 多數以信用額度為限
早在2014年,就已有第三方支付機構聯合商業銀行推出虛擬信用卡,但很快被央行叫停。此次銀行紛紛發力虛擬信用卡市場的同時,消費信貸也是其產品的重要領域。總體來看,對于持卡人而言,信用卡無卡交易,就是指不需要在POS機上進行刷卡的物理動作,就能夠實現信用卡消費的行為,具有便捷、安全、高效等多項優勢。
以交通銀行為例,其手機信用卡客戶核卡后,用手機登錄“買單吧”APP,兩步開通即可用卡;而且,所涉及信用卡的服務,如查賬、還款等,均可在“買單吧”上解決。此外,持卡人開卡時還可綁定Apple-Pay、云閃付等各類手機支付,以及開通二維碼掃碼支付,即可在線上線下各類商戶實現刷手機消費。
建設銀行的龍卡e付卡同樣可以在線上線下使用。其中,線下可通過HCE云閃付、ApplePay等形式進行線下POS消費和ATM取現交易。而在線上,如在各大海淘平臺及境外購物網站使用時,外幣交易均實現自動購匯,免外匯兌換手續費。
農業銀行的信用幣可用于農行網上快捷或網銀支付,通過綁定支付寶、微信等賬戶用于第三方渠道支付,開通農行云閃付(含ApplePay或HCE云閃付)可用于實體商戶支付,也可以通過辦理現金分期將額度轉到名下借記卡中進行使用。
總體來看,線上線下支付、取現、轉賬,也成為目前虛擬信用卡的主要功能。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由于不存在實體卡的形式,虛擬銀行卡可以避免復制卡面,由卡號、CVV2碼泄漏而產生的盜刷問題可以有效解決。
不過,《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各家銀行的虛擬信用卡消費都有一定的限額,如浦發銀行E-GO信用卡的單筆網上支付限額為3000元,單日累計支付交易限額為5000元;而建設銀行龍卡e付卡、交通銀行手機信用卡、中信銀行電子信用卡的消費,則以持卡人信用額度為限。
小貼士
何為虛擬信用卡?
虛擬信用卡其實是基于銀行卡上的BIN碼所派生出來的虛擬賬號,它沒有實體卡片載體,但是可以用于支付結算。
根據與實體信用卡的關系及實現方式的不同,虛擬信用卡可以分為三種表現形式,分別為主卡型虛擬卡、附卡型虛擬卡以及映射型虛擬卡。主卡型虛擬卡擁有獨立完整的主賬戶,不依賴于任何實體信用卡;附卡型虛擬卡沒有主賬戶,必須依附于實體卡;映射型虛擬卡是實體卡的映射卡,應用于HCE“云閃付”、Ap-plePay、SamsungPay等等的信用卡就屬于映射型虛擬卡。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