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英雄“蛟龍”出“絕招”
摘要: “蛟龍”號從海底帶回的海葵樣品。“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月6日搭載科學家潛入南海東北部海底,遇見非同一般的深海峽谷景象,經歷了一段獨特的旅程。
“蛟龍”號從海底帶回的海葵樣品。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月6日搭載科學家潛入南海東北部海底,遇見非同一般的深海峽谷景象,經歷了一段獨特的旅程。
海底遇上“陌生環境”
當日8時57分,“蛟龍”號抵達2900多米的預定深度,開始作業。“作為主駕駛,抵達作業區后,我按照科學家的要求駕駛‘蛟龍’號找沙波。下潛之前,以前的研究資料和科學家推測這里是沙波,下來一看,并不是這么回事,地勢起伏更大一些。”實習潛航員劉曉輝說。
這是“蛟龍”號的第140潛次,也是劉曉輝第八次隨“蛟龍”號下潛和第二次主駕駛“蛟龍”號深潛海底。隨他一道下潛的是曾下潛過60多次的潛航員唐嘉陵、中國海洋大學副教授畢乃雙。
深潛歸來的畢乃雙告訴記者,剛下到海底時,就遇到了完全陌生的環境。“這里的地勢與原來所見文獻以及自己的推測完全不同,原以為是濁流沖刷下來的堆積型沙波,而實際上是侵蝕型沙波。”
潛水器垂直上升8米
唐嘉陵說,駕駛“蛟龍”號這么多年,這還是第一次走海底峽谷。這里相對于其他海底能見度低,平時能看到五六米深的海底,這里只能看到二三米,駕駛更要小心。
“12時44分,我們在近底航行時發現了廢棄的舊漁網,這對潛水器很危險,一旦被卷入‘蛟龍’號的推力器,就會導致潛水器失去動力。發現漁網后,我們第一時間避開了。”劉曉輝說。
讓唐嘉陵和劉曉輝吃驚的是,這里離陸地雖然很遠,但人類活動的痕跡非常明顯。峽谷里的垃圾非常多,有很多塑料袋。塑料制品的降解周期長,對海洋是一種污染。漁網等潛在的威脅需要我們駕駛‘蛟龍’號時更加謹慎。”唐嘉陵說。
在峽谷航行時,下午2時左右“蛟龍”號發現陡崖。劉曉輝說:“通過‘蛟龍’號測掃了解到這個陡崖有8米高,于是我操縱潛水器垂直上升。駕駛還是很有挑戰性的,對航行控制要求比較高,抵近觀察,發現是陡崖后,要立即作出反應。”
探察濁流用“絕招”
“這里不只是渾濁的世界,還有一些生物不時出現在眼前,如珊瑚、海葵、海綿等。其中,一只巨大的海葵附在石頭上,以前很少見過這類海葵。”劉曉輝說。
“蛟龍”號按計劃進行了測深側掃調查,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視頻資料,同時完成了環境參數測量,采集了一些樣品,帶回了9管短柱狀沉積物樣品,16升近底海水,裂黑珊瑚、丑柳珊瑚、海綿、海葵各1只。
本次航行最大潛深2980米,水中時間9小時54分鐘,海底作業6小時4分鐘。“百聞不如一見。‘蛟龍’號利用近底測深側掃、高清攝像和精準取樣等特有的技術手段,獲取了臺灣峽谷現代濁流的地貌和沉積證據,為南海濁流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畢乃雙說。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