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戰略文化的幾個核心話語
摘要:重道尚義 慎戰重戰 貴謀尚計 造勢任勢中國古代戰略文化的幾個核心話語(新知新覺)中華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戰略文化。這一戰略文化力斥強權與霸道,以重
重道尚義 慎戰重戰 貴謀尚計 造勢任勢
中國古代戰略文化的幾個核心話語(新知新覺)
中華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戰略文化。這一戰略文化力斥強權與霸道,以重道尚義為價值取向,提出“慎戰”與“重戰”交互為用的國防理念,主張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沖突中講求謀略,強調實力是制勝的基礎。這構成了中國古代戰略文化的核心話語體系,體現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和平主義情懷與卓越政治智慧。
重道尚義,以德立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重道尚義、以德立國的處世之道,認為暴力、強權絕非國與國之間的相處之道,各國在處理邦交關系上應遵循親仁善鄰的和平之道。在中華文化中,窮兵黷武一向被斥為“霸道”。先秦諸子對于治國之道雖各持己見,但對于“霸道”則同聲譴責,其中儒、墨兩家的“非戰”思想就是反對“霸道”的典型代表。中國古代王朝的邦交之道大多以道義德教為價值取向,倡導“懷遠以德,不聞以兵”的和平外交原則。在邊疆治理中,倡導修德安民,將開邊墾殖、互市交流、融合發展作為治邊要務,致力于營造祥和安寧的周邊環境。
慎戰重戰,和平永續。中國自古疆域遼闊,強鄰代興,周邊擾攘從未曾停息。面對險惡的地緣環境,中華民族要想生存發展,就必須以強大的國防力量為后盾震懾強敵、維護和平。面對來自周邊的安全威脅,我國古代先哲提出了“慎戰”“重戰”交互為用的策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慎戰觀,即以高度理性、審慎的態度對待戰爭。慎戰觀強調“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的原則,擯斥“怒而興師”“慍而致戰”的好戰之舉;慎戰觀倡導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積極國防理念,深刻闡釋了慎戰與重戰、戰爭與和平的辯證關系。將慎戰觀落實到國家治理之中,就是要知戰、備戰。知戰是指深入研究戰爭與和平的關系、戰爭的內在規律、戰與和的利害得失;備戰則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對戰爭常備不懈,以形成對己有利的戰略態勢。
貴謀尚計,不戰而勝。中國古代兵家談論戰事,大都以禁暴止戰為旨歸,強調師以義動,其核心思想可以歸納為“以謀取勝”。例如,《六韜》倡導“文伐”,《孫子》主張“謀攻”。這種貴謀尚計的思想成為后世籌劃戰守的圭臬。總體來看,中國古代謀略運用的精髓可以歸納為:道勝為上、政勝為本、柔勝為用。所謂“道勝為上”,是指道義的優勝是謀略運作的最高目標。“道勝”要求體現軍事行動的道義合法性,取得以德服人、海內歸心的效果。所謂“政勝為本”,是指政治目標、政治謀略是戰略謀劃的主體與核心,政略的實質是有效整合、充分利用諸如時勢、人心、民情、道義、邦交等政治資源,使之發揮最大戰略效能。所謂“柔勝為用”,是指以間接、迂回、柔性的方式贏得勝利。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通過運用國家軟實力達到戰略目標,實現不戰而勝的戰略效果。
實力為本,造勢任勢。在中國古代戰略理論中,實力是克敵制勝的物質基礎。先秦諸子談論國防之道時,大多將國力放在重要位置。例如,《管子》的“為兵之數,存乎聚財”,《商君書》的“農戰”論等,都強調國家實力的重要性。實力是制勝之基,依托實力形成戰略優勢,進而轉化為勝勢,是戰略謀劃的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謀略就是善用力、巧用力,實現未戰先勝的“形勝”。實現“形勝”,首先要“聚力”,然后要“造勢”與“任勢”。“聚力”就是厚植國力,聚合一切有利因素,形成對敵斗爭的壓倒性優勢。所謂“造勢”,即依托自身強大的實力,造成一種勢不可擋的局勢,以威懾、壓制并最終戰勝對手。所謂“任勢”,是指將客觀的物質力量與主觀的謀略運作有機結合,將固定的、靜態的力量轉化為動態的威勢,進而贏得勝利。歷史證明,正義的力量并不能自動戰勝邪惡,惟有通過“任勢”,依托強大的實力、發揮正義的力量,才能禁暴止亂、實現和平。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