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及其作者
摘要:韻文在我國文學作品中占據著大半壁的江山,它講究格律,甚至大多數使用同韻母的字作句子結尾,以求押韻的文體或文章。包括如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都是韻文。韻文講求押韻
韻文在我國文學作品中占據著大半壁的江山,它講究格律,甚至大多數使用同韻母的字作句子結尾,以求押韻的文體或文章。包括如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都是韻文。韻文講求押韻,這就需要韻書。著名的韻書有《切韻》、《唐韻》、《廣韻》、《集韻》、《中原音韻》、《佩文詩韻》等。今天要說的是明末清初著名戲曲家李漁的《笠翁對韻》。
《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全書分為卷一和卷二。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朗朗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李漁(1611年~1680年),初名仙侶,后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省蘭溪市夏李村人,生于江蘇省如皋市石莊鎮。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李漁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后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閑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二十卷的《李漁全集》這樣介紹李漁:在清初文壇上,有一位雅俗共賞、婦孺皆知的大名士。他雖然名滿天下,但生前死后人們對他的評價很不相同。有人把他與晚明李卓吾、陳眉公相提并論,稱贊他是韻人、賢人、真義士、醫國手,有人則罵他“性齷齪”、“善逢迎”,斥他為“名教罪人”。他是以曲名世的,但他的朋友卻說,只知道他擅詞曲,可以說是不了解他。這位如此復雜而毀譽天壤的人物,就是浙江蘭溪人李漁。李漁是一位出色的文學藝術家,又是一位當行的編輯出版家。他一生寫作、編輯的書“車載斗量”,留給后人以百萬計的作品。
(新源)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