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正成為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趁手”工具
摘要:新華社記者 吳 雨 多家機構日前發起成立了“中國供應鏈金融產業生態聯盟”,不少金融機構參與其中。近年來,供應鏈金融被視為銀行轉型路上不可或缺的發展板塊
新華社記者 吳 雨
多家機構日前發起成立了“中國供應鏈金融產業生態聯盟”,不少金融機構參與其中。近年來,供應鏈金融被視為銀行轉型路上不可或缺的發展板塊,同時也成為銀行服務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趁手”工具。
商業銀行向來“緊盯”各個行業的核心企業,但核心大企業畢竟數量有限。不少銀行開始把目光投向圍繞大企業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也隨之誕生。
近期,人民銀行、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金融機構依托制造業產業鏈核心企業,積極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保理等形式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有效滿足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融資需求。
“供應鏈金融通過整合供應鏈上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可提高服務實體的資金效率,對中小企業融資較為有利。”國際商會全球理事會執行董事張燕玲表示,實際上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近十年,但并非所有行業都有供應鏈金融產品。
中小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競強認為,一方面,大型核心企業憑借自身優勢,對供應鏈金融態度消極,不愿意為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背書,金融機構難以獲得評估風險所需數據;另一方面,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水平較低,難以將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效集成,產品創新不足。
為此,不少金融機構正不斷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水平,整合結算支付功能,借助區塊鏈、數字債權、憑證背書,對核心企業實施應收、應付賬款聯動,謀求突破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日前,中信銀行推出了全新升級的汽車金融全產業鏈服務體系,招商銀行推進了產融結合下的智慧供應鏈金融4.0發展,工行則在3月順利完成一汽大眾線上供應鏈融資業務投產……
“供應鏈金融已成為各類論壇的高頻熱詞,更是金融機構發展的重點業務。”浦發銀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楊斌介紹,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飛速發展,供應鏈金融也加速迭代,金融機構與核心企業的關系正悄然發生變化。
業內人士表示,借助科技手段,金融機構不再只依靠核心企業推進供應鏈金融在中小企業落地,而是加大對整個供應鏈條上各類信息的獲取,進一步解決鏈條中的信息孤島和信息不對稱問題。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今年以來,金融監管正逐步收緊,要求金融機構回歸業務本源。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銀行對實體企業的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增強。“供應鏈金融將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金融機構或可借鑒零售業務發展時的場景概念,在供應鏈金融交易過程中,利用互聯網進行數據提取、風險控制,在每個行業鏈條的各個交易場景中拓展融資服務。”
張競強表示,隨著供應鏈金融理念和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在供應鏈金融政策的驅動下,銀行、信托、基金、電商平臺、行業協會等各方,將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合作,產生多樣化的服務模式,催生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的供應鏈金融交易服務中心。
(新華社北京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