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園林,怎知景色如許
摘要: 中國古典園林實為“文人園”,秉承自古傳承的文化傳統。士大夫
![]() |
|
中國古典園林實為“文人園”,秉承自古傳承的文化傳統。士大夫、文人、畫家或造園家擁有、設計并建造了文人園,他們精通詩詞歌賦,在書畫、戲曲方面造詣頗深,雅好自然,喜歡寄情山水以避開喧囂。
《中國文人園林》是迄今為止已故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園林著作中最為厚實的一部譯作。陳從周先生既是教師、散文作家、畫家,也是繼承明清傳統的造園家。本書的中文原著堪稱這位“中國園林第一人”對文人園傾情描繪的精粹所在。全書以《說園》(共五篇)開篇,也正是這五篇文章奠定了陳從周先生20世紀中國園林大家的地位。陳從周先生繼承了明朝造園家計成的衣缽,而他在中國古代園林著作上的成就令這位前賢黯然失色。計氏之《園冶》是世界上首部造園著作,《說園》五篇的內容比《園冶》愈加廣泛且深入。本書第一部分“造園準則與美學”收錄的其他七篇文章更是超越了造園本身,講述文人園與中國詩文、繪畫、書法、昆曲和居住者日常生活的微妙聯系。在本書第二部分“天人合一”收錄的13篇文章中,陳從周搖身一變,成為儒雅的導游,引領讀者游園賞景,分享他的日涉之趣。他引導讀者一同探尋幽深之處,抑或沿曲折的水岸、游廊領略不同的風景,一路走來,逸聞趣事信手拈來。同時,選址、布局、借景、靜觀、動觀、疊石、建筑等構園技巧也隨之一一道來。本書簡要提及或詳細描述的園林、景點有幾百處,引用古典文學、詩詞散文作品過百,涉及的士大夫、作家、畫家、造園家或園林主人則不勝枚舉。如此豐富的信息,加之作者引人入勝的文字,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讀者,均能據此管窺中國園林造園的方方面面。即便身處斗室,讀者諸君一卷在手,也足可神游名園,嗅花香、臨清池、品假山,體會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的詩情畫意。
陳從周先生的博學多才得益于良好的學習成長背景。他5歲破蒙,7歲進私塾,每日從早到晚讀書背書,午后習字,隔三天學習造句,寒暑不輟。到年終則背年書,將一年所讀之書全部背出來方可放年學。他在《書邊人語》里回憶:“當時的生活是枯寂的,然而塾師對學生的責任感是強的,真是一絲不茍,我背書與寫字的功夫、基礎是這時打下的。”10歲那年,陳從周改上美國人開的教會小學,插班入三年級。同時,母親又將他托付給老姑丈,每日放學后讀古文,《古文觀止》《幼學瓊林》《唐詩三百首》等,統統要背。博聞強記使他學習多種知識皆感到輕松愉悅,也激發了他更大的學習興趣。他自年少就學習繪畫、裱畫、花藝,把玩小盆景;喜歡看建屋造園,從斷木到架梁,從選石到疊山。如此經年累月,獲得的知識技能極大擴充了他的信息庫存。
學生時代他常去老師家中,看老師的藏書手稿,學習課堂中學不到的東西。在此過程中形成了他事師必謹的態度。有些老師有點脾氣,但他毫不介意。“色愈厲而禮愈恭,人家還是樂于教導的,娓娓清談,其中真有極寶貴的東西,都是他一生總結下的經驗。一語道破,豁然開朗。”沒有謙恭的態度,“又如何能得到前輩的垂青呢?”這一美德每每為他在恰當的時候贏得恰當的老師。正因他心誠,并能逐頁背誦中國古建筑學大師梁思成的《〈營造法式〉注釋》,梁就主動收他為徒,二人誼兼師友。
而文學則給陳從周打開了文人園和古建筑的大門,玉成了這位理論家和踐行者。他在1984年的《燈邊雜憶》中寫道:“今天回憶起來,我因喜讀李清照的詞,進而讀了她父親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這位李老太爺還是我研究園林的啟蒙老師,他不但教導了我怎樣品園,怎樣述園,而最重要的,他的文采使我更加鐘情于園。因為文章中提到《木經》,因《木經》知道了《營造法式》,找到了《營造法式》,我的大建筑課本就有了,但是看不懂。我再尋著了《中國營造學社匯刊》,我們古建筑的老一輩的文章,有了說解,使我開始成為一個私淑弟子。后來又進入了他們的行列,終于成為我終生事業。誰也料不到我今天在古建筑與園林上的一點微小成就,這筆功勞賬還要算到李清照身上,似乎太令人費解了,然而事實就是這樣。”
顯然,正是緣于他的這次事業轉型,20世紀的中國誕生了一位園林大家。陳從周擅長用經典的文學語言闡述文人園的準則、美學和造園技巧,這在這本漢英對照的《中國文人園林》中已得到驗證。本書主題簡明,話題豐富,行文半文半白,與李格非、張岱、袁枚、李斗等散文大家功力相當。憑著過人的記憶力,書中每篇文章都是一氣呵成。正因此,原文的注釋很少,僅有的幾條也不像注釋,更似事后所加。旁征博引,卻無暇點明題目和作者,對古人和同代好友皆以字號呼之。古典文化修養較高的中文讀者完全可以享受愉快的閱讀,增廣見聞。對這類讀者而言,書中那些“省卻的部分”,他們或者認為理所應當,或者不愿為此類瑣細的東西打斷其順暢的閱讀。
作為讀者,我很享受順暢閱讀本書的樂趣;但作為譯者,要給中外讀者奉上盡量與原作相應的英文,就不能忽視上述省卻的文字。若這些“瑣細的東西”、歷史文學掌故、術語在英文中沒有體現,對中國文化生疏的外國讀者難免感到此書晦澀艱深。
本書譯事的關鍵在是否能將原作征引的古典詩文譯成準確的英語。這是翻譯任務中最有意義、最具挑戰性的一部分。我們自己翻譯了大部分,同時也引用世界頂級譯者的翻譯以為本書增添風采,包括理雅各的《詩經》《四書》《易經》;楊憲益、戴乃迭的《紅樓夢》,霍克斯的《石頭記》,白芝的《牡丹亭》,白倫和江素惠的《浮生六記》,艾麗森·哈迪的《園冶》,楊曉山的《洛陽名園記》等。
《中國文人園林》(漢英對照版):陳從周著;凌原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此文為本書“譯者絮語”,編發時有刪節。文中配圖為書中插圖。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02日 24 版)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