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定格美景 溫暖旅行
摘要: 漫山遍野的攝影師在江西婺源石城山等待拍攝日出 資料圖片
![]() |
漫山遍野的攝影師在江西婺源石城山等待拍攝日出 |
對于習慣城市生活的人來說,遼闊的草原、靜謐的湖水、巍峨的高山,都是心中的自然天堂。扛著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們,為了捕捉多姿多彩的美景,在遼闊的草原上追逐日落的光影變幻,拍攝絢爛光暈下唯美的金色草原;在巍峨的山巔等待第一抹霞光,拍攝日出照耀大地的壯美景象。景區內攝影師的交流與對話,攝影理念的碰撞與共鳴,景區景色的美麗與雄壯,都是吸引攝影愛好者選擇旅游景點的原因。
用影像的力量帶動旅游,是攝影旅游的最大優勢。
攝影提升旅游體驗
春天的北京玉淵潭櫻花盛開,清風拂過,花瓣飄落在游人發梢肩頭,引得游人駐足拍照。23歲的張慧慧拿著相機拍攝隨風舞起的櫻花,連聲贊嘆:“太美了!想把這種美景永久保存下來。”
永恒地記錄美景是人們的天性,而用圖像記錄美景的傳統自古有之,且大多是畫家通過繪畫來實現。展現自然景色的中國山水畫自魏晉、南北朝已有發展,許多景區都是通過圖畫展現出其風韻,吸引人們關注。比如,黃山以其雄壯的景色吸引眾多畫家創作,還孕育出了新安畫派、黃山畫派,哺育了各時代的諸多藝術家。
相比過去只能靠繪畫發現美景,如今許多景點都轉而靠攝影傳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發展,能夠用圖像留住、傳遞美麗風景的相機進入了大眾的日常生活,成為越來越多人記錄美景必備工具。記錄旅途美景,人人都可完成,節假日捧著相機,帶上家人、約上好友,親身感受自然、定格美景,已成為旅游愛好者的一大樂趣。與此同時,許多專業攝影家也喜歡選擇一些美麗的風景區,進行藝術創作。
攝影專家金俊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旅游和攝影之間能夠相互促進,出去游玩時將美景記錄下來與親朋好友分享是一個客觀需求,在口碑傳播下也會大大促進旅游發展。“現在旅游環境越來越好,可去的地方越來越多,旅游設施也越來越完善,有助于游客將風景拍得更漂亮。”他說,“再通過網站、社交平臺將其傳播出去,能吸引更多游客觀光旅游。”
此外,攝影還帶來了游客旅游習慣的變化,使過去“走馬觀花”式的旅游變成更注重體驗的深度游。“以前大家排隊趕點,觀景效果和體驗非常差。現在的游客將攝影作為旅游的重要部分,為了‘生產美圖’,不知不覺就增加了在景區的停留時間。”金俊說。
攝影催生景區新貌
隨著攝影成為人們喜愛的藝術形式之一,攝影旅游也逐漸發展。一些好看又上鏡的景點,也在此起彼伏的快門聲中名聲大振,照片成為景區的一大名片。
作為一位資深攝影師,金俊曾多次前往革命老區沂蒙山開展旅游攝影。他說,相比上世紀80、90年代,如今的老區建立了漂亮的園林景區,還開發了歷史人文景點諸葛亮城,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攝影游玩,過去的落后面貌煥然一新。無獨有偶,河南焦作的云臺山景區最初游人寥寥,在連續開展了幾年攝影大展后,云臺山越來越熱門,人多時甚至需要設卡管理。
通過將攝影旅游打造成景區名片而聲名遠揚,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烏蘭布統壩上草原也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從2015年開始,當地舉辦壩上草原(赤峰)全球攝影大典,同時開展民族風情拍攝、國際攝影展和國際攝影論壇等系列活動,為攝影者提供豐富多彩的拍攝題材。日前,壩上草原成功入選了世界攝影(旅游)大會暨第五屆國家攝影大典組委會公布的“中國十大攝影旅游圣地”。
許多藏在深山、隱于民間的美麗風光,紛紛通過攝影愛好者的鏡頭展現給世人,推動了當地的景區建設和旅游業發展。日前,來自海內外的攝影師齊聚安徽池州杏花村,興致勃勃地參加“中國好風光”全國攝影大展。該活動自2013年啟動以來,每年舉辦一屆,每屆都會推介旅游、攝影資源豐富地區的自然、生態與人文美景。通過“中國好風光”全國攝影大展展示的精美作品,人們認識了“中國詩詞之鄉”——湖南衡東的鄉村秀美畫卷;了解了杜牧“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池州杏花村;品味了民俗風情奇特的“惠安女”文化;領略了貴州凱里的民族風情;欣賞了青島油畫小鎮張家樓……
“用攝影發現、記錄、表達中國自然與人文的美好,既是眾多風光攝影愛好者的追求,也是我們舉辦此次活動的目的。希望中國的壯麗山川、錦繡大地、生態家園、文化傳承,在攝影人的鏡頭中更加絢麗多彩。”活動主辦方《大眾攝影》雜志社總編徐艷娟說。
意識到攝影的重要性,越來越多景區開始注重人文景點、修葺歷史古跡,景區面貌也大有改觀。可以說,攝影促進了景區的發展。
攝影帶動旅游經濟
旅游業就是一個發現美的產業,而攝影正是發現美的一大手段。安徽查濟古村、云南元陽梯田等景點原本幾乎無人知曉,正是攝影愛好者拍攝的精美圖片使其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旅游觀光的好地方。這些地方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充分證明了攝影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的巨大作用。
如今,攝影是現代最流行的大眾藝術之一,在全民攝影時代,攝影愛好者既是潛在的旅游消費人群,也是旅游景點的“掘寶人”。
各景點的攝影活動不但可以促進攝影藝術的交流,還可帶動旅游目的地住宿、餐飲等行業的發展。安徽黟縣就是一個例子。近年來,黟縣全力打造“沒有圍墻的攝影天堂”,2006年以來連續舉辦11屆國際鄉村攝影大展,建成23處百佳攝影點,其中宏村藝術小鎮重點打造了攝影藝術酒店及攝影客棧、攝影民宿。近年來,當地旅游企業專門開拓設計了春、夏、秋、冬四季旅游攝影產品,每年有數百個攝影團隊前來旅游、拍攝。僅2016年,黟縣就接待游客144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09億元。截至2016年底,全縣旅游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2萬余人,景區周邊群眾70%的收入來源于旅游業。
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王鄭生曾在首屆中國國際攝影節上表示,旅游帶動著攝影,攝影也推動著旅游,二者相輔相成。假如旅游是人們對大自然和社會歷史價值的追求的話,那么攝影就是這種追尋的記錄和整理。沒有旅游的文化就沒有活力,沒有文化的旅游就沒有魅力。旅游的精神支柱是文化的內涵,只有充滿文化的旅游,才是有個性、有生命力的,而攝影正是旅游文化傳播的大好途徑。
“眼球經濟”時代,攝影既可以將美麗的景區直觀展現在人們眼前,打造旅游品牌,激發游覽沖動,又可以帶動旅游經濟和景區相關服務產業發展,還可以大大提升游客的審美水平和旅游體驗,可謂一舉三得。如今“人人都是攝影師”,中國攝影更是有著舉世罕見的龐大群體基礎,攝影旅游必將帶動旅游經濟,成為一個熱門產業。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