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高中還有艱難的四重挑戰:錢、配套、中職招生、門檻
摘要: 表格選自中國教育在線《2016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 教育部不久前公布了普及高中教育的決定。這一決策顯然是國家給老百姓的一個大禮包,讓人民共同享受國家發展的
表格選自中國教育在線《2016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
教育部不久前公布了普及高中教育的決定。這一決策顯然是國家給老百姓的一個大禮包,讓人民共同享受國家發展的紅利。
隨著國力的增強,家長對子女教育水平需求的提高,普及高中教育一直就是教育界一個熱議的主題。前些年,一些教育發達地區,比如陜北神木縣很早就實現了12年免費教育,實際上就已經變相普及了高中教育,教育部對地方此類普及做法給予了肯定與支持,但一直沒有明確提出全國普及高中教育。北京上海等地,在生源最少時,戶籍學生也就五六萬,其實早已具備普及高中教育的基本財力,只是礙于一系列復雜問題,遲遲未宣布普及高中教育,原因就是實施起來,不僅是一個錢字可以解決的問題。
普及高中,還有四個挑戰必須引起教育決策部門的重視。
第一個挑戰:錢,地方財政能否穩定支持?
這個大禮包是以國家投入為前提的。近20年來,國家財政支出中,教育一直占大頭,并保持了較高的增速,與2001年相比,教育在財政支出中已經增長近15倍,逼近3萬億元。
但如果普及高中教育,這筆錢還不夠。此次宣布普及高中教育是中央決策,中央財政必然大幅增加投入,但是我們的基礎教育長期以來是以地方投入為主,中央投入為輔的。在普及高中教育中,必然遇到錢這個最基本的問題。畢竟,地方上率先提出實施免費高中教育的,多數是經濟發達地區。
那么,落后地區怎么辦?中央顯然有考慮,在教育部的發布會上明確提出了這些地區的傾斜與保障政策。但是地方也必須出力,再窮多少也要出。如此一來地方是否能夠對高中投入足額保證?上世紀末,為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各地勒緊褲腰帶的歷史讓人記憶猶新。當然,在當時的過程中弄虛作假也不少,根本原因還是沒有錢,他們是不得已而為之。
還有一個麻煩就是地方財政的波動。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很多地方財政收入結構并不健康,往往依賴于一個產業,比如能源,比如房地產。在經濟發展情況好的背景下,政府可以支撐,一旦某些行業大滑坡,地方財政必然吃緊。比如前些年對煤炭依賴嚴重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大幅縮水,各個行業的投入都受到嚴重制約,沒有了這筆錢怎么辦?這筆投入與其他財政投入不同,是無法回撤的,最后全部由中央財政兜底不是沒有可能,但絕不是一筆小數字,各地社保的虧空就是一例。
按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生均經費看,無論普通高中還是中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均超過了1萬元,分別達到10821元,和10961元,如果需要把毛入學率提高到90%,乃至100%,需要增加的經費應該不是一個小數字。
因此,各地在教育的投入上還要加把勁兒。
第二個挑戰:普及高中后,配套的中考招生如何進行?
普及高中后,很多人以為可以直升高中,不用考了。首先強調,普及高中,不等于取消中考,理論上當然需要考,但在目前把升學考試當成學生負擔重要因素的錯誤輿論誤導下,中考必然進一步向水平化、等級化靠攏,甚至在一部分地區,取消或者變相取消也不是沒有可能。
一旦中考完全水平化,甚至取消、變相取消,那么學生負擔會不會陡然增加?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在這方面我們有前車之鑒。
當年以義務教育的理由,全面取消了小升初考試,但是我們取消不了的是中國家長強烈巨大的擇校需求與沖動,也難以阻止好學校需要好學生的基本價值選擇。表面上取消了一個考試,但卻誕生了更多的考試。各個著名中學以各種隱晦的“尺子”衡量選拔優秀學生,以奧賽為代表的各種競賽、特長培訓,以及各個學校的“坑班”大量誕生。如今,小學生超重的負擔成為一種人盡皆知又一時解決不了的奇怪現象。好未來(學而思)誕生時,就是趕上了這一特殊的發展時期。其收入的絕大部分是來自小學培訓,遠遠超過初中高中培訓收入的總和,就是一個經典的案例。
取消考試,目的是減負,但客觀上恰恰是增加了孩子的負擔。這是不以我們意志為轉移的。普及高中,理論上中考還是會保留的,但原來選拔性質的中考,進一步的水平化幾乎不可避免,選拔性考試的水平化也必然會起到強化應試教育的作用:應對水平化考試,刷題是有效的。我們功利的文化,必然導致功利的教育,刷題教育幾乎難以避免。因此,如何配合普及高中,在中考改革中找到智慧而現實的辦法,不走增加負擔的老路,是落實普及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環!
此外,在配套招生制度中,目前已經明確提出把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對應學區的做法,目的還是公平與減負,但這種做法,必然會加劇學區房的扭曲,強化了擇校治理上的不足:錢不僅是擇校的唯一途徑,而且在上高中時,可以起到降分的效果,造成以錢降分的新的不公平。
第三個挑戰:如何保障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不會因此而滑坡?
截至2015年,中職招生人數下降至601萬人,也是其招生量連續第五年的下降,較2010年減少269萬人,5年間降幅達31%。當年讀職高與普高的比例為43∶57,與教育中長期規劃綱要的目標相去甚遠。中等職業教育也成為唯一一個沒有完成中長期教育規劃目標的領域。
普及高中教育,最艱難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保證初中畢業生有部分進入中等職業學校,保住50%這個基本線?
在各地高考錄取比例普遍逼近或超過90%,上大學越來越容易的背景下,家長與學生更喜歡上普通高中而不是職業中學,這也是近年困擾職業教育的一個難點。普及高中教育,讓這一矛盾可能變得更為突出,成為地方教育部門的大難題。
沒有人愿意上中等職業學校,這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原因也比較復雜,絕不是簡單的教育問題,固然有觀念的問題、有中等職業教育質量的問題,但更是我們社會行業分層鮮明的問題。這不僅是通過投入,增加職業學校學位就可以解決的。實際上近年中等職業學校不斷萎縮,并非學位不夠導致,而是找不到學生,沒有人愿意上。觀念的改變需要漫長的過程,僅僅指責家長學生觀念落后,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因此,各地強力控制普高招生規模與計劃,以保障中職學校的發展,也招致了許多家長的批判與不滿。現在提出普及高中教育,首先就會給一部分家長與學生帶來誤解,以為普高隨便上了,給這種強制性分流是否會再次帶來更大的輿論壓力。憑什么讓我上中職而不是普高?
通過考試與控制普高招生計劃這種老辦法保障中職教育規模是一個辦法,但是事實上必然導致很多人直接放棄了繼續讀書的想法,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標肯定就無法實現了。
第四個挑戰:能否真正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的門檻問題?
普及高中教育,必然要求系統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在當地入學的問題,這一難度雖然沒有異地高考解決起來那么艱難,但在局部地區其艱難程度也不容小覷,尤其在一線城市。
這表面上是教育部門一紙命令的問題,但實際上與我們圍繞戶籍為主的社會治理體系與制度密切相關,更和當地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絕不是教育部門可以說了算的。怎么辦?
普及高中教育,對老百姓是一件幸事,但實施起來,還真不是行政命令這般簡單,還有很多具體問題需要解決,也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需要每一位受惠者的理解!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