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靈柩六年后才下葬
摘要: 李大釗(資料圖)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遺體被警方裝殮在薄棺之中,寄厝宣武門外北頭路西土地廟下斜街長椿寺內,派警察看守。后來在社會各界同仁的
李大釗(資料圖)
靈柩已在浙寺停放六年
1933年初,李大釗的家鄉樂亭被日偽占據。3月,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回家鄉接病重的母親來京避難。而這時,李大釗的靈柩已在浙寺停放了整整六年。為了讓逝者入土為安,李大釗的夫人趙紉蘭帶李星華、李炎華姐妹找到周作人、沈尹默、蔣夢麟、胡適等北大同仁,懇求幫助,時任校長的蔣夢麟慨然允諾。
黃昏時分才到達墓地
為李大釗立碑,是13位發起人的心愿,大家推請語言學家劉半農撰寫了碑文。可惜,因為反動當局的破壞,這塊飽含著北大同仁深情的墓碑并沒有能立在李大針墓前。1933年4月22日,在妙光閣浙寺內舉行了對李大釗的公祭。4月23日上午8時,蔣夢麟、馬裕藻等北大同仁及教育界人士,各大中學青年學生,陸續趕到李大釗靈前致祭,參加出殯儀式。
送葬隊伍由浙寺出發,一路之上,人們高喊著口號,散發著傳單,不斷地有人加入,送葬的隊伍越來越大,聲勢也越來越高,最終發展成為一場示威游行。這也引起了軍警的禁止和破壞,將到西四牌樓時,國民黨憲兵出動,堵住路口,不許就地舉行公祭。送殯群眾提出抗議,引起激烈沖突,憲兵開搶抓捕,青年受傷,送葬隊伍被沖散。后經一番努力,直到黃昏時分才到達墓地,由北大同仁扶靈下葬。
半個世紀后中共碑文始見天日
因為當時白色恐怖的殘酷環境,中共北方黨組織沒有公開出面組織這場活動,而是以河北省革命互濟會(中共北方區委領導下的公開群眾團體,專做援助被捕同志和撫恤烈士家屬的工作)的名義全程參與,在公祭之時贈送了花圈、挽聯,派人秘密保護靈堂,組織工人、群眾及軍人參加公葬,印刷并散發了《河北革命互濟會為公葬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李大釗同志宣言》等傳單,組織路祭、深講活動等,以宣傳李大釗先烈的英勇革命精神來激發群眾的斗志,點燃革命的熱情,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當局的黑暗統治。
中共北方黨組織還以北平互濟會的名義為李大釗書寫了“革命導師李大釗之墓”的墓碑,由一輛騾車送達萬安公墓。但迫于當時緊張的政治環境,墓碑沒有立在李大釗墓前,而是因循六朝墓志的方法將之同棺槨一起埋入地下,直到1983年為李大釗修建烈士陵園移靈時才出土。碑文如下:
李大釗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最忠實最堅決的信徒,曾于1921年發起組織中國共產黨的運動,并且實際領導北方工農勞苦群眾,為他們本身利益和整個階級利益而斗爭……于4月6日大舉反共運動,勾結張作霖搜查蘇聯使館,拘捕了李大釗同志等80余人,在4月28日被絞死于京師地方法院看守所,同難者80余人。這種偉大犧牲的精神,正奠定了中國反帝與土地革命勝利的基礎,給無產階級戰士一個最有力最好的榜樣。現在中華蘇維埃和紅軍的鞏固與擴大,也正是死難同志們的偉大犧牲的結果。1982年,中共中央決定修建李大釗烈士陵園。
(據《赤峰日報》 鐘建/文)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