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其庸與劉海粟攜手繪丹青
摘要:人人都知道馮其庸先生是蜚聲中外的紅學家。殊不知,馮其庸先生更是一位知識淵博、興趣廣泛的學者,是一位才思敏捷的詩人,是一位堪稱一流的書畫家。 馮其庸(資料圖) 劉海
人人都知道馮其庸先生是蜚聲中外的紅學家。殊不知,馮其庸先生更是一位知識淵博、興趣廣泛的學者,是一位才思敏捷的詩人,是一位堪稱一流的書畫家。
馮其庸(資料圖)
劉海粟(資料圖)
不僅詩寫得好且能書善畫
馮其庸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詩人,讀他的詩會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具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和非凡的才華。他寫過許多舊體詩,尤其是紀行詩,寫得氣勢磅礴。例如1990年11月到武威北面的騰格里大沙漠中調查新發現的漢代古城時,他賦詩云:“大漠孤城雁字橫,紅河東去杳無聲。漢家烽火兩千載,我到沙場有余溫。”
馮其庸先生的詩曾得到國畫大師劉海粟老人的高度贊賞。有一次,劉海粟請馮其庸先生在他剛畫好的八尺大幅紅梅上題詩,只見馮其庸先生揮毫寫道:“百歲海翁不老身,紅樓一樹見精神。丹心鐵骨依然在,不信神州要陸沉。”劉海粟見詩,極為滿意,說這幅畫要自己收藏,不能送人了。馮其庸先生的詩讀來真是令人痛快淋漓。馮其庸先生不僅詩寫得好,而且能書善畫。他的草書如行云流水、飛逸倜儻。有人說他的草書深受王羲之、王獻之的影響,但又不受拘束,別具一格。而他的青藤、潑墨花卉,更是兼有吳昌碩、齊白石的風格。
絕世珍品
說到馮其庸先生的書畫成就,不能不提他與百歲老人劉海粟大師攜手繪丹青的一段佳話。
1993年11月,馮其庸先生率團赴香港舉辦紅樓夢文化藝術展。11月4日傍晚,在劉海粟老人的家中,兩位分別是學術界和繪畫界的巨擘相聚在一起。在一番熱烈的交談之后,興致很高的海粟大師拿出一幅尚未完成的水墨畫,這是一幅牡丹,大師隨即用墨蘸水,將牡丹畫得淡雅大方,高貴挺拔,接著又揮毫題詩一首:“清露闌干曉未收,洛陽名品擅風流。姚黃魏紫渾閑見,誰識劉家穿鼻牛。”
馮其庸先生應大師之邀,亦在畫上題詩一首:“富貴風流絕世姿,沉香亭畔倚欄時。春宵一刻千金價,睡起未閑抹燕支。”大師對馮其庸先生的詩連聲稱贊。隨后馮其庸先生乘興畫了一幅墨松,只見他揮動特大的羊毫,轉眼間,一棵蒼勁渾道的松樹展現在人們眼前,他又用元好問“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為題句,并將此畫作為祝賀海粟大師百歲大壽之禮。海粟大師看了馮其庸先生的畫和題句非常激動,提出與馮其庸先生共同畫一幅墨葡萄。首先由馮其庸先生畫一株大葡萄藤,劉海粟接筆在葡萄藤上加枝添果,整幅畫渾然一體,絲毫看不出是兩人的合作,真是巧奪天工。
畫完后,劉海粟老人又在畫上題:“潑墨葡萄筆法奇,秋風棚架有生機”,并鄭重地蓋上了“劉海粟印”“曾經蒼海”“馮其庸印”“十上黃山絕頂人”四方印章。這樣一幅絕世珍品終于完成了。而紅學大師與國畫大師合畫“墨葡萄”在香港一時被傳為美談。
(據《光明日報》 東東/文)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