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推銷霸屏朋友圈
摘要: 記者百度搜索發現,內容涉及婉拒熟人推銷信用卡攻略的相關消息有數百條 ■本報見習記者 劉 萌 為了爭奪客戶,增加信用卡發卡數量,各銀行使出渾身解數。《證券日
記者百度搜索發現,內容涉及婉拒熟人推銷信用卡攻略的相關消息有數百條
■本報見習記者 劉 萌
為了爭奪客戶,增加信用卡發卡數量,各銀行使出渾身解數。《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除支桌子吆喝路人辦卡等老套方式,不少信用卡業務員把眼光瞄準了微信朋友圈。
銀行員工打“人情牌”
銀行的業績壓力讓不少員工不得不向親朋好友、老客戶發起“人情攻勢”。
在某國企工作的高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不久前,為了幫助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完成指標,他一下申請了好幾張信用卡。
據高先生介紹,他是在微信群收到了在銀行工作的同學發來的消息,希望大家辦理銀行卡幫助他完成銷售任務,并發來了辦卡鏈接,申請信用卡直接打開鏈接填寫資料即可,辦理借記卡則需要填上工號才能算在他的名下,這位同學同時給出了自己的11位工號。
高先生表示,這樣的消息他經常會收到,他經常會被各種辦卡信息轟炸,發在微信群里有時還能忽略,直接發給自己的消息,礙于面子,又不能拒絕。不過,高先生坦言,雖然他礙于情面辦理了幾張,但是收到信用卡后通常并不會去激活使用。
參加工作不久的小王也對《證券日報》記者吐槽了自己的遭遇,“剛入職沒幾天,在同部門工作的同事就來找我說,自己的妹妹在銀行工作,有20張信用卡的任務,大家都已經申請了,讓我把身份證給她,其他的就不用管了。過了沒多久,又有另一個同事說了相似的話,礙于情面就又辦了一張。現在錢包里面躺著完全用不到的兩張信用卡,過一段時間我打算去注銷了。”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上述兩人的遭遇絕非個例。本報記者在百度發現,內容涉及婉拒熟人推銷信用卡等多種攻略的相關消息有數百條。大家表示,雖然并不需要辦卡,但是怕得罪朋友、親戚、客戶,說不出拒絕的話,只能選擇不開卡或者收到卡片后注銷。也有網友表示,除了微信圈的朋友推銷,還有不少信用卡業務員通過微信向“附近的人”進行推銷,讓很多人覺得不勝其擾。
本報記者就此事咨詢了北京地區幾家銀行,某家股份制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確實有很多同事托熟人辦理信用卡,通常銀行會推出一些辦理信用卡的優惠活動,比如首刷禮等,委托熟人辦卡是銀行推銷信用卡的一種方式,如果不愿意辦理,客戶可以拒絕。辦卡后不愿使用的客戶也可以進行注銷。”
不過,有客戶表示,注銷時會有工作人員以各種理由希望客戶繼續使用。據了解,這也是銀行要求客服的工作流程,希望銷卡的客戶直接拒絕就可以。
“僵尸卡”占比逾三分一
央行上個月發布的2016年支付業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末,全國銀行卡在用發卡數量61.25億張,同比增長12.54%。全國人均持有銀行卡4.47張,同比增長11.83%。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0.31張,同比增長6.27%。北京信用卡人均擁有量仍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1.35張。
雖然各銀行信用卡的發卡總量在不斷增長,但根據《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16)》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信用卡累計發卡量5.3億張,信用卡活卡率為67.9%。也就是說,各家銀行發出的信用卡有三分之一躺在用戶的家中“呼呼大睡”。除了“熟人辦卡”的原因外,銀行為了吸引客戶辦理信用卡,通常會準備精美的贈禮,沖著禮品去的人不在少數。銀行的這種營銷手段,不僅增加了自身成本,占用了銀行大量的資源,也拉低了活卡率。
有銀行人士表示,信用卡靠規模盈利,致使銀行開啟瘋狂發卡模式,減少僵尸卡,銀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濫發卡,在合理發卡的前提下,加強差異化服務,提升內在競爭力,既能有效降低卡的成本和營銷費用,又可提升活卡率。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