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又有新發現
摘要:原標題:“蛟龍號”又有新發現 圖為“蛟龍號”在本航次第1次下潛中所觀測到的深海生物。國家海洋局供圖 5日傍晚,“向陽紅09”船搭載
圖為“蛟龍號”在本航次第1次下潛中所觀測到的深海生物。國家海洋局供圖
5日傍晚,“向陽紅09”船搭載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其全體科考隊員停靠海南三亞鳳凰島碼頭,標志著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即2017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自2月6日青島起航以來,歷時59天,航行10274海里,本航段共計18家單位94人參航,“蛟龍號”累計安全下潛11次,圓滿完成本航段科學考察任務。
本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介紹,航段中,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實施了載人深潛精細調查,再次驗證了載人潛水器在深海復雜環境下獨有的技術優勢。在這一海域水深約2900~3600米的臥蠶1#、臥蠶2#、天休與大糦4個熱液區,“蛟龍號”成功發現了27處海底熱泉活動噴口所形成的高濃度礦物黑煙物質——“黑煙囪”和多金屬硫化物丘及黑暗條件下的深海生態系統。同時,科考人員采集到了巖石、硫化物、含金屬沉積物、底層水、熱液流體等全套樣品,開展了近底高分辨率測深側掃作業,測量了溫度、溶解氧等物理化學環境參數,獲得大量高清攝像和照相資料,確定了海底熱液活動的精確位置、特征與范圍。
韓喜球表示,所獲調查成果為深入開展熱液區巖漿作用及其演化、沉積作用、構造作用、熱液羽狀流的結構、熱液作用與演化、硫化物成礦作用、硫化物資源和微生物基因資源潛力、生物連通性及地理區系等方面的研究搶得了先機,為相關科學研究的認識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基礎。
此外,在本航段中我國第二批6名實習潛航員首輪獨立主駕駛“蛟龍號”深海作業全部完成,實習潛水器副總指揮和實習水面支持系統副總指揮首次獨立完成了潛水器布放回收和水下作業的全部指揮任務,標志著“蛟龍號”潛航員和技術保障人員能力實現突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向業務化運行邁出了堅實一步。
據了解,大洋38航次接下來將在南海、雅浦海溝和馬里亞納海溝開展第二、三航段的作業任務。“向陽紅09”船在三亞進行人員輪換和物資補給后,將于4月9日赴中國南海執行第二航段調查任務。(記者楊舒)
(責編:賀迎春、熊旭)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