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步伐一致“瘦身”轉型
摘要:原標題:四大行步伐一致“瘦身”轉型 截至3月末,工、農、中、建四大行2016年年報均披露完畢。四大行一向被視為銀行業發展的排頭兵,由此其一舉一動也格外受到
截至3月末,工、農、中、建四大行2016年年報均披露完畢。四大行一向被視為銀行業發展的排頭兵,由此其一舉一動也格外受到關注。
記者梳理四大行年報發現,2016年,四大行在戰略上均沿著“輕資產、輕資本”的方向“瘦身”轉型,持續發力資管業務和投行業務,增加非息收入。在具體業務布局上,則突出了緊跟熱點,尤其在債轉股業務上,集體加快推進。
集體發力業務轉型
伴隨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和中國經濟整體結構調整的推進,中國銀行業已經不能再走高度依賴資本消耗、以規模擴張為主的外延式道路,而是要走結構優化、效率提升、資本集約為主要特征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梳理各大行的年報可知,從“重資產、重資本”向“輕資產、輕資本”方向轉變、增加非利息收入已經成為國有大行的轉型方向。而從具體業務類型來看,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現金管理、網絡金融、顧問咨詢和代理等業務都是“輕資產、輕資本”業務的代表。
工行董事長易會滿表示,工行這幾年一直推行大零售、大資管、大投行的戰略。零售業務是工行的基石,其效益貢獻度達40%,是穩定器和壓艙石;伴隨著客戶存款理財化,資管業務潛力非常大,目前工行也是第一資管銀行;投行業務是今后公司金融轉型、提升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方向,工行目前也保持著中國最大投資銀行的市場地位。
建行年報稱,加大資產結構調整力度,打造零售業務新優勢。大力發展輕資本、高回報型資產業務,減少無效資本占用。數據顯示,2016年末建行理財產品余額較2015年末增長31.36%;境內同業資產較2015年末增長45.08%;境內個人類貸款余額占集團貸款新增比例為68.52%。
業內人士表示,做到輕資產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處理好線下與線上業態的關系,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線上業務。據中行行長陳四清介紹,中行正在加快推進電子渠道智能化水平,現在中行內地智能化的網點占到了全部網點的50%,2016年全年完成智能化網點改造2683家。與此同時,手機交易增長率達到23%,電子渠道業務替代率達到91%,網絡金融客戶數量穩步提升。易會滿也透露,“工行正在打造更高級的e-ICBC服務模式,我們暫時稱為智慧銀行系統。我們會按照科技金融的發展規律,更注重產品的極致服務、更注重跟場景的結合以及更注重和第三方的合作。”
業務布局緊跟熱點
記者梳理四大行年報發現,在業務布局上,各大行也緊跟熱點,在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降杠桿和“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都加大了業務投入的力度。尤其在“債轉股”業務方面,各大行目前都在加速推進相關項目落地,且紛紛公告成立專司債轉股業務的資產管理公司,只待監管批準。
建行行長王祖繼透露,作為債轉股首發成員之一,到今年一季度建行債轉股規模已經達到3000億元。建行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末,已與客戶簽訂2220億元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已投入資金182億元。建行預計全部資金到位后,企業負債率分別可下降5至15個百分點。
農行行長趙歡也表示,今年將繼續運用市場化、法治化的方法幫助企業去杠桿。趙歡稱,目前農行已與8家企業簽訂債轉股協議,涉及金額達700億元左右。其中有的是在現行體制內已經實施了債轉股操作,有的則是簽訂的債轉股框架協議,待農銀資產成立后再具體實施。“另外,我們還有20多個債轉股項目正在洽談中,預計2017年農行債轉股會取得實質性進展。”趙歡稱。
陳四清表示,2016年,中國銀行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積極為國內“走出去”企業在沿線國家的并購、投資提供信貸支持,截至目前累計新投放授信近600億美元。目前,海外機構已覆蓋51個國家和地區,在“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中行積極跟進 “一帶一路”沿線收購、融資項目約420個,意向性支持金額約947億美元。
風險控制仍是頭等大事
年報數據顯示,四大行中,工行和中行的不良貸款仍現“雙升”,而建行和農行的不良貸款已經不再“雙升”。不過,各大行仍將風險防控作為其經營的頭等大事來看。
工行年報稱,風險管理是影響工行盈利增長的最大變量,也是經營發展的最大壓力所在。易會滿表示,工行前三年時間一共拿出1700億的撥備資源來處置5000億的不良貸款,而今年則準備拿650億的撥備資源,處理2000億的不良貸款。
中行首席風險官潘岳漢表示,資產質量的確是我國銀行發展的生命線,2016年中行堅持了統籌謀劃、分類管控、三化并舉和多措并用的原則,以積極化解風險。去年中行風險資產化解規模為1289億,在現金清收方面居于同業首位。他還表示,2017年中行的資產質量仍面臨很大挑戰,中行會繼續加大對風險的研判,主動加強風險管理,繼續保持資產質量基本穩定和可控。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