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情》在鄭州展演獲好評
摘要:古腔新韻“絲弦道”《德孝情》在鄭州展演獲好評□晚報記者 康國富3月27日晚,由我市著名音樂人陳嶺編劇、作曲的絲弦道劇目《德孝情》在鄭州某劇場亮相,引起轟
古腔新韻“絲弦道”
《德孝情》在鄭州展演獲好評
□晚報記者 康國富
3月27日晚,由我市著名音樂人陳嶺編劇、作曲的絲弦道劇目《德孝情》在鄭州某劇場亮相,引起轟動,獲得省有關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3月29日,記者采訪了載譽歸來的陳嶺。
從盛極一時到“劫后重生”
《德孝情》編劇、作曲陳嶺說,絲弦道原本是一種以琴會友、自娛自樂的坐唱藝術形式,早期清音演唱,參與者多為文人雅士、仕官階層。后來,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鼓子曲”和當地的民間小調, 逐步演變為有領唱、伴唱、對唱的藝術表演形式,絲弦道也從“曲高和寡”走向千家萬戶,并因演出形式輕便靈活、演出場所大小皆宜、演出時間可長可短而深受群眾青睞。據記載,1935年,僅汝南一縣,絲弦道班社就有40多個,演員350多人。班社遍布城鄉,廣泛流行于駐馬店、信陽、周口及安徽阜陽一帶,可謂盛況空前。
“隨著社會變遷,絲弦道在經歷短暫的繁榮之后,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銷聲匿跡。然而,十年動亂結束后,全國迎來了文藝的春天。”陳嶺回憶,當時政府部門組織了一系列搶救文化遺產的活動,一批文藝工作者走訪民間、搜集資料、整理曲目、聽音記譜,他正是其中一員。由此,絲弦道被重新挖掘,并“復出”。
2007年,絲弦道藝術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平輿縣絲弦道傳承保護中心應運而生。
重返舞臺 一鳴驚人
幾經沉浮,歷經滄桑。再次登上舞臺的絲弦道該如何向世人展示這一古老又全新的藝術,是賦予其鮮活的生命還是簡單照搬傳統的形式?
絲弦道這一代“傳承者”選擇了前者。平輿縣絲弦道傳承保護中心主任田春筍說,經過不懈努力,2014年推出的新編絲弦道劇目《德孝情》,在參加駐馬店市第五屆戲曲大賽時一鳴驚人,一舉斬獲演出、編劇、導演、音樂等多項金獎。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絲弦道有史以來首次以大型劇目的形式登上舞臺。
《德孝情》講述了古時姜灣村,鄉紳姜文娶妻龐三春,生子安安,家庭富裕和睦,卻因小人挑撥,使得婆婆趕走三春……真相大白后,合家團圓。劇情既帶鄉土氣,又具時代感,完美地闡釋了“真善美” 這一價值觀。
導演王小更說,一部好的作品凝聚著一個制作團隊的心血。
我省戲劇評論家徐則挺說,這次創新表現在樂器配置、劇本體制、舞臺調度等方面,刷新了傳統絲弦道藝術的面貌,提高了藝術表現力。
傳承發展 任重而道遠
目前,平輿縣絲弦道傳承保護中心現有演職員工46人,演出仍然以豫劇為主。絲弦道的保護和傳承仍面臨資金不足、從業人員銳減且流動性較強、人才斷層現象嚴重等問題。近年來,為使絲弦道這種古老的藝術煥發出嶄新的魅力,政府和社會各界做出了不少努力。
在3月27日晚演出結束后的專家研討會上,許多專家表示,人才培養是絲弦道發展、繁榮的關鍵所在。要通過5~10年的時間,把絲弦道藝術的梯次形人才結構(包括表演、樂手、編劇、作曲、導演)建立起來。
“現在政府對稀有劇種保護發展都很重視,我們會繼續挖掘整理,復排推出經典劇目,結合戲曲進校園活動,培養年輕觀眾,有計劃地向周邊各省市推進、擴展,我相信,絲弦道的明天一定會更好。”田春筍說。采訪過程中,田春筍始終透著滿滿的自信。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