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難忘的崢嶸歲月
摘要: 45年前,他們是風華正茂的青年,滿懷激情、義無反顧地奔赴到廣闊的農村天地;45年間,他們有的返城,有的扎根駐地,歷經農村艱苦歲月的磨礪,在各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崗位
45年前,他們是風華正茂的青年,滿懷激情、義無反顧地奔赴到廣闊的農村天地;45年間,他們有的返城,有的扎根駐地,歷經農村艱苦歲月的磨礪,在各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崗位上,辛勤奮斗、無悔奉獻;45年后,他們年近花甲,重回故地,歡聚在一起——
重溫難忘的崢嶸歲月
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賈 鵬
“楊集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楊集的發展變化時時吸引著我們。我們年年都在想,何時能一起回到楊集看看,這里曾是我們共同的家。”
上世紀70年代初,來自全國各地的85名青年學生響應國家上山下鄉號召,作為知青被分配到上蔡縣楊集公社新建隊,他們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幾年后,他們各自回城,奔赴不同城市。
采訪中,老知青們特別提到了救人英雄劉崇山。1974年3月,插隊下鄉的劉崇山從小就是運動健將,他來到楊集的第3個月,就當上了新建隊八班班長,隨后又任排長、民兵連連長。他插隊的3年,恰好趕上“75·
新建隊插隊時間最長的當屬知青袁平,他留在新建隊8年之久,最讓大伙兒難忘的是,當年袁平護送傷員的故事。“75·
知青代表劉德華在發言中說:“我們經歷了無數的坎坎坷坷,是時代賦予我們特殊的稱謂——知青,是執著追求讓我們不斷譜寫新篇章。我們在奮斗中凝聚的深厚友誼,猶如青山碧水般綿長,往事的回憶是我們對時代的眷戀,今日的歡聚是我們對幸福的向往。”
分別已是太久,相聚總覺短暫。據悉,此次“紀念楊集新建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45周年”活動,除了重游故地之外,新建隊38名知青特地來到楊集鎮敬老院,為老人們獻上熱情洋溢的歌舞表演,并向敬老院捐贈4000元慰問金。為加強交流、增進友誼,他們還將今后每年的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