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萊斯科葡萄酒
摘要:巴巴萊斯科葡萄酒(Barbaresco)一度被視為是名氣比其更盛的巴羅洛葡萄酒(Barolo)的替身,直到穿著鮮艷的米索尼(Missoni)毛衣的安杰洛•嘉雅(Angelo Gaja)的出現,巴
巴巴萊斯科葡萄酒(Barbaresco)一度被視為是名氣比其更盛的巴羅洛葡萄酒(Barolo)的替身,直到穿著鮮艷的米索尼(Missoni)毛衣的安杰洛•嘉雅(Angelo Gaja)的出現,巴巴萊斯科葡萄酒才大步地邁向了世界舞臺。如今,巴巴萊斯科葡萄酒已被視為內比奧羅(Nebbiolo)的典范,是皮埃蒙特的精華葡萄酒之一。
巴巴萊斯科DOCG
1980年,巴巴萊斯科被評為DOCG葡萄酒。根據DOCG法律規定:巴巴萊斯科葡萄酒全部采用內比奧羅葡萄釀制,這些葡萄大多產自巴巴萊斯科村、內華村(Neive)和特黑索(Treiso)村。巴巴萊斯科葡萄酒在上市前必須陳年2年(至少1年橡木桶陳釀),而能被稱為珍藏酒(Riserva)的至少需要陳釀4年以上,酒精度必須達到12.5%以上,不過許多酒的酒精度都接近13.5%。
巴巴萊斯科葡萄酒的特點
品質優異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年輕時單寧厚重,至少可以陳釀10至15年,有的甚至可以陳釀20多年。典型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帶有玫瑰、紫羅蘭的香氣,并伴有櫻桃、松露、茴香和甘草的風味。但巴巴萊斯科產區三大村莊的葡萄酒又各具特色。
巴巴萊斯科村:這個產區生產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酒體輕盈,酒裙透明有光澤,結構豐滿均衡,香氣優雅濃郁。
內華(Neive)村:這個產區生產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以酒體豐滿,單寧強勁,結構豐富而聞名。
特黑索(Treiso)村:該產區生產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最為輕盈,并以其釀造工藝而出名。
除此之外,各個時期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也有不同的風格特點。1850s以前:由于天氣寒冷,技術還處于低端水準,該產區的內比奧羅葡萄大多被用來釀造甜酒。
1850s至1970s:法國釀酒師路易斯•烏達爾(Louis Oudart)通過引進發酵技術,延遲收成,長時萃取以及在大桶中的無止盡陳年等,釀造出口感結實的干型葡萄酒,一直沿用到20世紀70年代。
1970s到現在:此時,現代釀酒派悄然崛起,他們斷然將“果味”也視為評斷品質的標準之一。隨著現代化的釀酒技術和設備的引進,現代風格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酒香濃郁甜美,果醬般的濃縮風味中又帶有樹葉般的淡香,有時還帶有蘑菇和松露的香氣。雖然仍是需要陳放的生硬酒質,但此中所含的單寧卻是建構難忘風格的一部分,這些活躍的單寧統和著這些風味,清新活化著人們的味蕾。
巴巴萊斯科葡萄酒VS巴羅洛葡萄酒
作為皮埃蒙特最耀眼的兩顆明珠,巴巴萊斯科和巴羅洛總逃脫不了被比較的命運。盡管相距不過10英里,使用同一種葡萄釀制,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但兩者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坐落于塔納河(Tanaro)南部,得益于海洋的影響,巴巴萊斯科產區的內比奧羅成熟以及發酵得更早一些,浸皮時間也更短。這些使得巴巴萊斯科葡萄酒中的單寧更柔順,并沒有巴羅洛葡萄酒那么尖澀,無需陳年那么久。由于面積不到巴羅洛產區一半,產量僅有巴羅洛的1/3,巴巴萊斯科葡萄酒風格更加統一,在市場上也更難以買到。不過整體來說,巴巴萊斯科的釀酒水準仍比不上巴羅洛,更別提本地仍然沿襲傳統習慣,將更高比例的葡萄出售給地區性大型酒商或釀酒合作社來釀制裝瓶,這更是難以保證其釀酒水準。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紅酒世界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