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更多的“SpaceX公司”
摘要:原標題:中國需要更多的“SpaceX公司” 國際科技論談 開欄語: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人類正在構建命運共同體。科學技術,特別是正在孕育
國際科技論談
開欄語: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人類正在構建命運共同體??茖W技術,特別是正在孕育成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將使人類“地球村”更加美好。從今日起,《科技日報》國際版將開設專欄,縱論全球科技的“大勢”和“大事”。當論則論、當談則談。歡迎您關注,期盼您參與。
馬斯克麾下的私人企業,日前成功發射了首枚回收火箭,且讓它再次返回海上平臺。被重復利用的第一級火箭的價錢,基本相當于全部發射費用的七成。換句話說,整個發射行業的“價目表”將改寫。
然而,在太空產業之外,我們還能看到什么?
舉凡航天事業這類投入巨大、看似與民生相距甚遠的高精尖領域,似乎天經地義是國家的分內事。但SpaceX此次以商業公司的身份和資源整合能力,成功實現運載火箭可循環發射的事實,卻犀利地展示了一點:在技術創新領域,當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并獲得足夠的支持和信任時,它們給出的答案,或許將遠超預期。
對中國來說,一部航天發展史,可以看作新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后發國家,起步初期又面臨被封鎖、圍堵的外部環境,在航天、核武器、超級計算機等穩固國家根基、樹立大國形象的重大科技領域,除了舉國之力,一窮二白的我們別無選擇,也由此取得了一系列令我們挺起脊梁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營經濟獲得了高速發展。在信息、鋼鐵、汽車、材料、化工等行業,涌現了華為、阿里、萬向、忠旺等一批具備世界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與影響力與日俱增。同時,經濟整體面臨轉型升級,實體經濟遭遇巨大壓力。這種情況下,國家向民營資本和企業開放諸如航天、鐵路、軍工等行業,大力推進公私合營模式(PPP),不僅將節約大量公共財政支出,還可以讓民營經濟在參與國家級重大領域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轉型升級,更好服務于國民經濟的發展。
無論是更有效地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還是實現經濟與科技發展的良性循環,以企業為主體都是一種必然選擇。在保障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中國也需要涌現更多的“SpaceX”,它們既具備服務國家重點領域的技術實力,又能代表國家參與到世界市場的經濟競爭中去。
所以說,回收一枚火箭并再利用,真不僅僅是省錢的事。(張夢然)
(責編:郝孟佳、熊旭)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