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革命烈士吳百源
摘要: 后輩難忘先烈恩——祭奠革命烈士吳百源□晚報記者 彭建民 高琳琳 張麗麗 文/圖 為吳百源的后人送《天中英烈》。 祭奠烈士吳百源。3月中旬的汝南縣韓莊鎮
后輩難忘先烈恩
——祭奠革命烈士吳百源
□晚報記者 彭建民 高琳琳 張麗麗 文/圖
為吳百源的后人送《天中英烈》。
祭奠烈士吳百源。
3月中旬的汝南縣韓莊鎮,四處彌漫著濃郁的油菜花香。沿著新修建的村村通水泥路,記者驅車趕往吳百源的家鄉王樓村。從韓莊鎮行駛約15分鐘,王樓村出現在記者眼前。
說起吳百源,村里很多人都知道。1941年3月,他在與日寇作戰時頭部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十里八村的群眾都敬佩他,為他立了座紀念碑。
烈士后人感恩社會
當天上午,天空下著小雨,記者在汝南縣韓莊鎮黨委書記王中偉和鎮長趙廣存的陪同下來到吳百源的小孫女吳妮家。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怎么家里來了那么多人?”吳妮見到來人激動地說。
“快清明了,您是烈士的后人,鎮政府代表大家來看望您。”把帶來的米、面、油送到屋里后,王中偉陪老人聊天,詢問家中近況。
“你們說我爺爺啊!那么多年了,感謝政府還記得他,我們很感恩。”老人激動地說。
隨后,記者把收集了本報報道的天中將士的書籍《天中英烈》送給吳妮。雖然不識字,但老人卻著急翻看,想了解記者都寫了爺爺什么。
看到書上有爺爺的墓碑,而且有記者采訪自己的照片,吳妮撫摸著這書本,嘴里連聲說好。
一同前來看望吳妮的還有鎮政府辦公室主任田柳青。田柳青整理資料,然后到縣黨史辦等單位查閱材料,找村里的老年人打聽,最終給吳百源烈士確認了身份。田柳青說,后來大家把烈士的墓碑和十九無名烈士墓建在了一起,以便讓更多的人緬懷和祭奠。
緬懷革命先烈
當天,記者見到了汝南縣水利局的退休干部彭德國。他也是王樓村人。
老人說,他上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每逢清明節,學校的老師就會組織學生從外面撿一些木材送到吳百源烈士的后人家中。那個時候,大家不太清楚吳百源是誰,做了什么事,只知道對方是位烈士,為革命獻出了生命。
彭德國回家后問了家里的老人,老人都說吳百源是好人,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他的事,他們一家都為革命事業做出了貢獻。
1972年至1976年,彭德國任王樓小學校長。在他任職期間,學校每年清明節都會組織師生給烈士掃墓。
“全校師生1000多人,我們自己做的小白花,大家都別在胸前,場面既震撼又嚴肅。”彭德國回憶,他調走后,學校還保持著這種優良傳統,目的就是讓學生銘記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同時記住歷史,不忘歷史。
清明祭掃慰英魂
“前面有松柏的地方,就是十九無名烈士墓,吳百源的紀念碑也在那里。”田柳青說。在村東北角的一塊田地里,栽種著數十棵茂盛的松柏樹。這里就是人們常提到的十九無名烈士墓。十九無名烈士墓的東北角,一座灰白色的墓碑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墓碑有些破舊,上面的很多文字都有些模糊了。
“爺爺,大家來看你了。大家都沒有忘記你。”在墓碑前,吳妮向爺爺敬獻了眾人帶來的鮮花。看到雨水打濕了墓碑,老人急忙用袖子擦拭。
吳百源的紀念碑有兩三米高,上面刻著“浩氣長存 汝南縣大公民吳公諱君孝字百源紀念碑”幾個大字,落款為“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三月初十敬立”。
“民國三十四年,也就是公歷1945年。這個紀念碑是吳百源犧牲后第四年立的。”田柳青說,這個紀念碑不但是王樓村的驕傲,而且是韓莊鎮的驕傲,雖然距今有70多年的歷史了,但保存得很完整。
吳百源的革命事跡得到政府的認可后,眾人把碑立到了王樓村的南邊。后來,為了方便管理和眾人祭掃,由鎮政府出資,把這座紀念碑與該村十九無名烈士墓遷到一起。
每年清明節,十里八村的群眾和學生都會來祭奠。這里是遠近有名的愛國教育基地。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