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駐馬店市委書記余學友
摘要:從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訪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駐馬店市委書記余學友 □《 農民日報 》記者 張培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
從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
——訪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駐馬店市委書記余學友
□《 農民日報 》記者 張培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對我們傳統農區來講,既是緊迫任務,更是重大機遇。”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駐馬店市委書記余學友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駐馬店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和現代農產品加工基地,長期以來,糧食連年增產而群眾增收乏力、農產品多而不優、農業大而不強,已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我們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繼續用足用活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這把‘金鑰匙’,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一核心,瞄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一方向,適應新常態,謀求新作為,調結構促轉型,向改革要效益,實現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駐馬店市常年糧食產量140億斤,小麥占河南省的1/7,油料居省內第一位,擔負著國家穩糧保糧的重任,然而糧食多、賣糧難也是多年的“老大難”問題。余學友介紹,為走出困境,駐馬店抓住當前糧食供給寬松的有利時機,下大力氣調整種養結構,實現“中原糧倉”向“國人廚房”的跨越。一是大力發展優質小麥,去年種植優質專用小麥近300萬畝,總產25億斤,實現原字號“口糧”向企業搶手原料的轉變。二是擴大優質花生、白芝麻、紅薯、飼草、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去年花生、芝麻種植面積新增加36萬畝,畝均純收入是玉米效益的兩倍以上。三是發展優質草畜,適應新的消費需求,在穩定傳統豬禽生產的基礎上,重點發展以“夏南牛”為主的肉牛和羊產業,去年全市肉類總產量達74萬噸,“夏南牛”突破50萬頭,成為全省生態畜牧示范市。四是發展優質林果,因地制宜培育桃、梨、板栗等特色產業,在中心城區、確山、汝南、遂平縣城周邊,布局15個具有綜合功能的觀光農業園區,僅此一項當地村民收入就實現了翻番。
余學友介紹,為破除農民種養、中間商收購、批發商零售商銷售的傳統模式,我們還瞄準“基地支持、龍頭帶動、流通服務、特色高效”的主攻方向,做大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積極發展專業市場、倉儲物流、鄉村旅游、“互聯網+農業”等產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既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又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和地方稅收,把農業效益最大限度地留在了當地。截至去年底,全市相繼招商引進思念食品、頂志油脂、正大飼料、眾品食業、恒都肉牛、今麥郎、徐福記等全國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355家,實現總產值1415億元。同時,發展各類電商3200多家,實現交易額228億元,平輿芝麻、正陽花生、泌陽花菇、“夏南牛”、確山黑豬等名優土特產,搭乘網絡快車銷往全國,三產融合發展、良性互動的路子越走越寬。
為真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駐馬店市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認真落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產權制度改革,引導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全市累計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6325個,發展家庭農場5531家,流轉土地376萬畝。余學友說,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革,讓農業生產者真正成為市場經營的主體,有效破解了生產源頭與市場需求脫節的頑疾,讓群眾在供給側改革中得到更多實惠,為傳統農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去年,全市GDP、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方陣,二三產業比重接近80%,較前年提高3.3個百分點,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帶動173個貧困村、3.2萬個貧困戶、9.7萬名貧困群眾脫貧。
(轉自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