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是一種江湖
——孟云飛和他的書法
摘要: □ 郝永偉 紙媒、數字產品和網媒鼎足長存的時代,毛筆早已退出傳統社會里的實用功能。然而,面對千崖起伏、滄桑滿懷的文化江山,書法不應成為太遙遠的懷舊符號。書法
□ 郝永偉
紙媒、數字產品和網媒鼎足長存的時代,毛筆早已退出傳統社會里的實用功能。然而,面對千崖起伏、滄桑滿懷的文化江山,書法不應成為太遙遠的懷舊符號。書法家不應失去凝神靜慮、大膽取舍的心理高度,書法應該具備強烈而孤獨的主體性,一如江湖語境中那一劍的風華高貴而強大、循范而破范、離群卻憫人、醉意加詩意,世故的深情里蘊藏著堅韌的自衛,令行吟在生命邊緣的人駐足、沉思、憬悟,從而在終極意義上提升歷史文化的溫度與亮度。可曰:“書法有書法的‘江湖’。”
在當代書法家孟云飛的書藝之路上,一息尚存之熱血澆鑄的禪武精神,思緒常新唯近酒的凌云豪氣,充滿“體道式”哲思的高妙棋藝,與書法技能、章法布白、筆墨氣象、人生態度水乳交融。為孟云飛的書法江湖立此存照,可圈點處比比皆是。筆墨天遠、宣紙濃淡。書法家的襟懷端賴其豐厚學識的積累,此之言誠不我欺。
孟云飛1995年畢業于河南大學中文系并留校任教,教學之余,不忘進取。2001年,他考入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所,在歐陽中石門下攻讀美術學書法方向博士學位。2004年,他成為河南大學文學院古典文獻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原學風樸厚,問道之心不竭。2007年,孟云飛又毅然邁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2009年至今,孟云飛供職于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如果學歷的提升并不能完全代表學識的老成,那么作為個體生命棲息之地的書房,足以供奉出一名學者所該具有的題中應有之義。孟云飛的書房里文房四寶齊全,寬大的書案流露出幾分民國風度,古色古香的書柜中擺滿了書籍,苦心積聚的汗牛充棟,能夠讓人間生命在都市沉淪中獲得文化層面的救贖;滿目飄香的文化庭院掇拾出《陋室銘》里才有的絕塵之想和崇深景致。
江湖路漫漫,十年磨一劍。在重重疊疊的現實鏡像中尋找傳統文化告別眾生喧嘩時的神韻與姿態,晴耕雨讀原是要從水軟煙濃的線裝邊緣著筆才好,所謂:“氣質變化,學問深時。”正如榮格所言:“一切文化都會沉淀為人格。”作為一個儒家氣質型學者,孟云飛深知文化和學術研究對于書法藝術的分量。學者書法,總是受到文字學、文學、書論、美學的滋養。中國書法是以文字為載體的藝術,它不僅是點畫的表演,更是千年文化的光華。漢字記載著自身演變發展的過程,承載了華夏民族厚重燦爛的文化,影響了炎黃子孫的審美觀。作為一名真正的書法家,不能不去研究國學、品讀文化。學識深厚的孟云飛撰寫了《文藝思潮對兩晉書法的影響》《流行書風淺議》《唐代的書法教育與科舉》等數十篇學術論文,并在《文藝研究》《美術觀察》《中國書法》《中國藝術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另外,他還編纂了一批名家書論和書作,如《二王書藝研究》《翰墨人生》《翰墨情緣》等。開闊的胸襟有了精神肌肉和文化魂魄的支撐,始能展示出生命燦爛背后的真實。言及書品與人品等高,自古皆然。失去生命品格的書法,就像失去了蘊藏千古俠義精神的寶劍一樣,在苔蘚密植和營造出的時間意境中,江湖漸老、銹跡斑斑,徒廢銅爛鐵。多年來,難以排遣的焦灼感、浮躁氣、銅臭味、權力欲充斥社會人心,多少書壇健將主打當下流行的“書法牌”,掀起一場場快餐式的視覺盛宴來吸引大眾眼球,他們過于追求大展大賽的“宏大敘事”,好滿足自身強烈的欲望。其實,真正能夠傳之久遠的書作,必定出自有品格的書法家之手,所謂關乎風骨,絕不妥協。而書法家的風骨與江湖世界里的俠骨在傳統文化維度上可以同氣連枝、互相表里。縱死猶聞俠骨香,“射雕時代”身負國恨家仇、純樸敦厚的郭靖身上有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神雕時代”身世浮沉、風流倜儻的楊過身上也有之:亦狂亦俠亦溫文。如此風骨,正是薪火相傳的天地大美與大愛。孟云飛似乎具備傳統武俠所需要的一應元素:書法、武術、象棋、書籍、美酒。在他看來,書法就是紙上的武術,書法更是紙上的博弈。他不但善于鉆研武術和書法,而且經常奔波于“楚河漢界”。在書法、武術、象棋博弈中,體悟武術和書法的動靜之美,體悟蓄勁、養氣、起承、轉合之妙,他努力找尋屬于自己的平衡點和契合點。因此,孟云飛的書法風骨,霸氣與靈氣之外,更具俠氣。
四年前,因母親身患不治之癥,筆者曾陷入人生低谷。歲月倒流,世味淡薄,殘余年華更不知如何度過。是俠骨丹心的云飛兄為我書寫數幅作品,用書法的線條敘述語言,撫慰我的低迷與痛楚,調整我的生命基調,喚醒我的生活激情。此去經年,只存憑吊。當故鄉因為母親的離世而面目支離、青春不再,時常展閱云飛兄贈我的那幅四尺行草——蔣士銓的《歲暮到家》仍能獲取慰藉:“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它給予我的是銘記母愛、永不相忘,面對死亡、勇敢生活的底氣。總之,在傳統江湖文化視域中,孟云飛的書法一面是關于江南那一灣煙水、百里錢塘的想象,一面是塞北大漠孤煙、折戟對殘陽的描摹。其浩然之氣,嘆為觀止。有了襟懷與風骨的鋪墊,終得翰墨幽香。書法家筆墨,需要多年的飽讀詩書,需要人生的肺腑體驗,需要對內在生命的忘我書寫。襟懷與風骨觀照下的翰墨馨香、故園清夢,不單單是眼前龍井那令人心疼的風雅底色,還需要古樹普洱般裹著時光滄桑,浸泡出一年老似一年的圓融與溫潤。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翰墨之香,來之不易。人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匆匆那年。孟云飛自幼苦練書法,且能博采眾長。他起初練習隸書,臨帖《禮器碑》《乙瑛碑》,隨后又臨習了十余年褚遂良的楷書《陰符經》。對鐘繇的小楷《宣師表》、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蘇東坡的行書《寒食帖》等都頗感興趣。僅《蘭亭序》,他臨帖次數已逾百遍。他練字十分投入,常常廢寢忘食、通宵達旦。多年的勤學苦練,讓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氣、豪爽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有的如險峰陡石、氣勢磅礴;有的如行云流水、流暢自如,令觀者為之動容。
從孟云飛的書法成就中可以品到學識、才氣、激情,字如其人,一語中的。而今,已過不惑之年的他,依舊在跋涉中探求那個吳越同舟的書藝和江湖世界。著名學者、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曾對自己的弟子孟云飛作如是觀:“云飛人品好、誠實義氣,他的書法頗大氣、豪放、瀟灑而敢于創新。孟云飛理論與實踐結合得比較好,尤其在‘書法風格’研究方面,在國內已達到比較領先的水平。”大師的點贊正好涵蓋筆者所述諸方面,包括學識涵養、人品風骨、翰墨成就。說到底,古今中外,沒有一種文化審美和文化意象會成為孤證。書法和武俠均是對不可能完美的生命進行盡可能完美表白的一種方式。二者的互補共融性,放置于當代書壇,足以成為一泓清流;放置于整個社會,也可作為刷新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文化途徑之一。憑欄慨嘆,當江湖漸行漸遠、當武俠已成往事,孟云飛卻情愿用一生筆墨去證實那個“桃李春風一杯酒,天涯初雪十分新”的江湖世界。或許,因為他的努力,我們真的可以相逢,在不久的某一天:雨冷,酒暖,墨香,人多情。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