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腳 醫 生
摘要:□ 王太廣 赤腳醫生,這個名詞雖已消失,但在那缺醫少藥的年代給人們帶來的溫暖卻綿長久遠。 我剛上小學那年得了一場病,吃啥吐啥,身體十分虛弱,父母心疼得沒
□ 王太廣
赤腳醫生,這個名詞雖已消失,但在那缺醫少藥的年代給人們帶來的溫暖卻綿長久遠。
我剛上小學那年得了一場病,吃啥吐啥,身體十分虛弱,父母心疼得沒辦法,去水屯公社衛生院開點藥、打幾針,好一些,過幾天病又犯了。父親認為西醫不行,就找中醫看。中醫把脈問診后,開了兩劑中藥。回到家里,父親就開始泡藥、煎藥、箅藥。我聞到中藥的苦味就反胃,堅決不喝。母親一手端著藥碗,一手端著紅糖茶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喝了病就好了。”母親還許諾只要喝了就給我買小叫吹兒、買糖豆,在這種誘惑下,我才同意喝。母親讓我憋著氣,不要品味,一口氣喝下。我喝了直搖頭,真苦啊!趕快喝紅糖茶往下順。本想喝了湯藥會見效,不曾想不但沒見效,反而口干舌燥流鼻血。父親在熬第二劑中藥時,被母親擋住了。鄰居得知我的病情一直不見好轉,有的建議到駐馬店大醫院診治,有的建議讓雷寨村的老中醫楊成堂看看。也許是從經濟條件上考慮,父母親決定去找鄉村醫生。
一天下午,父親背著我去雷寨村,夕陽下的鄉土路上留下了我和父親艱難行走的身影。走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到了那里。這是一個鄉村四合院,設有診斷室、治療室、病房和藥房。年過古稀的楊成堂,下巴留著胡子、皮膚白皙、身材瘦弱、個子不高。昏暗的堂屋靠墻處有一張八仙桌,上方掛著一幅熏得發黃的《松鶴延年圖》。待給其他人看完病后,楊成堂就讓我坐在他身旁的大板凳上問我的病情,而后把脈、看舌苔,老先生停了一會兒問我:“你是不是下河洗澡時喝水了?”我說:“沒有。”老先生搖了搖頭,但還是開出了藥方。待我們抓完藥,天色已黑。回到家里,我把楊先生診斷的情況給母親一說,她立即稱道:“還是人家楊先生看得準啊!”接著母親就講起1959年的那件事:我剛學會走路,沒有玩具就推著籮圈滾動,當走到大坑沿時被籮圈絆倒了,身體滾到大坑的臭水里。二姐看到后,從坑對面跑過來拉我,我已喝了好多臟水。二姐為了把我拉上來,把我的棉褲帶子也拉斷了,結果我又掉了下去,還是在聞訊趕來的大人的幫助下才把我救了上來。由于那時候吃大食堂,窮得很,既沒錢治病,又沒啥吃的,甚至連命都保不住,誰也沒在意這件事,可是喝到我肚子里的臟水卻積成了病。當我把楊成堂老中醫開的第一劑藥喝下去沒多久,就感覺好多了。待三劑藥吃完,病痊愈了。我知道是楊成堂把我的病徹底治好了,從此對鄉村醫生特別敬重。
俺村的韓彩龍就是從回鄉中學畢業生中挑選出來后,送到汝南縣衛生學校集中培訓半年,成為赤腳醫生的。他到水屯大隊衛生所上班后,整天背著一個深紅色的藥箱,上面有一個小圓鏡子那么大的白底紅“十”字。里面裝有藥片、藥水、針筒、針管、紗布、聽診器等常用的醫療用品,經常起早貪黑走村串戶,遇見病人就從衣兜里掏出聽診器,放在病人胸口周圍聽,或用手把脈,或掰開病人的眼瞼,或讓病人張開嘴巴、伸出舌頭。然后根據病情從小木箱里拿出合適的藥物。如果沒有需要的藥,便擰開鋼筆開處方,讓病人去公社衛生院取。他給有病的社員打針、送藥、喝藥從不懶。有的小孩怕打針又哭又罵,韓彩龍一點兒也不生氣,還逗小孩樂。他首診后自覺登門復診,不讓病號和家屬跑第二趟。每年夏季,得瘧疾的較多,發病時渾身冷得直打哆嗦,像篩糠一樣。韓彩龍只要到場,一針綠銨打下就好了,怕打針的吃兩片奎寧就治好了。那時候,我只要患了感冒、咳嗽、痢疾、瘧疾或皮膚碰個皮、長個瘡都是到大隊衛生所找韓彩龍診治。他什么都會,成了全科大夫,藥也很便宜。當時的消炎藥四環素是4分錢一片、土霉素4分錢一片、安乃近2分錢一片,換個藥布才5分錢,不僅藥價低、服務態度也好。韓彩龍除了整天為全村人治病外,還承擔著全大隊的衛生防疫工作。
韓彩龍很聰明,學習也很刻苦,他不僅很快學會了簡單的西醫治療方法,還學會了中醫診療技術;不僅能治療常見病,還能配上一些偏方土方,治好一些疑難病癥;不僅是農村人心目中最體面、有文化的人之一,也成了受人敬重的“生命守護神”。有一首兒歌把赤腳醫生刻畫得很形象:“一頂草帽兩腳泥/放下藥箱就扶犁/風里來,雨里去/看病認真又仔細/赤腳醫生真正好/貧下中農歡迎你。”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一部彩色電影故事片《春苗》的主題歌非常流行:“赤腳醫生向陽花/貧下中農人人夸/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暖萬家/赤腳醫生向陽花/農村沃土把根扎/千朵萬朵紅似火/革命路上譜彩霞。”赤腳醫生成了當時農村青年最時髦的理想職業和偶像。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赤腳醫生”作為一個時代的歷史符號被塵封,但他們態度和藹、隨叫隨到、送醫上門、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直矗立在人們的心中。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