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城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解讀
摘要:期盼綠地靚天中——《駐馬店市城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解讀通訊員 李 剛近年來,隨著我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不斷改善和提高,生活觀念與生活方
期盼綠地靚天中
——《駐馬店市城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解讀
通訊員 李 剛
近年來,隨著我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不斷改善和提高,生活觀念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引發了對城市綠地使用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城市居民對綠地的渴望與日俱增。
為有效補足城市綠化短板,科學平衡城區綠地布局,不斷改善綠地分布不均衡局面,促進城市綠地建設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突出城市特色,體現城市的性質與職能要求,適應城市的發展目標,有效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創造優美的城市景觀與可持續的人居環境,促進市民身心健康和城市和諧發展,2013年11月,市城鄉規劃局委托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駐馬店城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就我市綠地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總體規劃思路。
城市綠地總體規劃思路。 一是立足“區域生態”視野,構建區域生態基礎設施框架。從城鄉整體結構方面規劃中心城區的綠地系統,使其系統性的生態效應發揮與區域生態保持整體的關聯性,形成城鄉綠地的一體化。把城市和區域生態系統充分結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二是圍繞市區生態安全與景觀塑造,編織綠色生態網絡。城市綠地系統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聯系、由聯系到融合,呈現逐步走向網絡連接、城郊融合的發展趨勢,綠地系統布局也將趨于網絡化,利用市域生態網絡引導城市空間有序發展,實現以構建城市綠色網絡為重點,以保護、重建和完善生態過程為手段,利用綠廊、綠楔、綠道等,將城市中的公園、街頭綠地、庭園、苗圃、自然保護地、農地、河流、濱水綠帶和郊野等納入綠色網絡,構成一個自然、多樣、高效、有一定自我維持能力的動態綠色網絡體系,促進城市與自然協調。三是契合城市整體空間格局,與城市系統資源協調互動。將中心城區綠地組成一個連貫緊湊的綠地系統,公園、街頭游園、庭園、河流、山地納入景觀結構中。大面積的公園綠地等通過林蔭大道、景觀道路、濱河綠帶相互串聯,在駐馬店新城區擴展和老城區改造中發揮維護景觀、生態過程的連續性,注重城市歷史、城市文脈的延續,體現城市地方特色等重要作用。四是引導綜合功能發揮,促進城市整體效益與環境品質提升。在綠地系統布局中規劃嘗試將城市綠地與城市公共設施結合起來,構建“城市公共服務體”。該公共體集結公園、主要公共設施于一體,形成公園、公共設施的用地復合,可使公共設施聚集效應,實現功能效益互補。同時,充分利用城區內豐富的河流水系優勢,理水布綠,強化濱水綠化空間與城市生活的聯系。五是應對多元的使用需求,提供整體性與層次性并重的綠地空間。綠地布局應把人類對環境的需求體現出來,既滿足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心理愿望,又滿足人類“回歸自然”的野趣追求,為人的健康幸福服務。盡量提高綠地的可觀賞性、可參與性、可介入性,為人們休閑、游憩、娛樂、活動帶來方便。同時,注意綠地布局要準確分析居民需要,重視綠色空間的服務半徑,將公園綠地在城市中均衡分布,“以面為主、點線穿插”、“以小為主、中小結合”的綠化系統,結合名勝古跡,形成范圍廣闊、景色樸素自然、內容豐富多樣,未來在中心城區構建“市級、片區級、社區級”三級公園體系。六是豐富功能內涵與體驗,提升綠地系統的魅力與吸引力。城市中使用人群的多樣性活動使城市綠地的功能更具多樣性,傳統的公園已經難以滿足城市居民日益多樣的需求。功能多樣的城市綠地可以營造一種新的生活形態與環境,為人們帶來更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感受。在豐富綠地功能內涵與體驗的過程中,規劃重點應從依托資源特征和融入市民生活兩方面著手。
中心城區綠地系統布局結構。在建立區域生態安全格局的基礎上,利用河流水系和交通干道建立縱橫交錯的生態廊道,編織城市綠化空間網絡,構建“四橫三縱、六楔兩帶”的綠地系統結構網絡,形成“水、城、林、田”交融一體的城市特色。“四橫”沿小清河、開源河、練江河北支及練江河構建四條橫向生態廊道,成為聯系中心城區外圍西部山區與東部農田及濕地涵養區的綠色廊道,同時在河道兩側布置多樣化的綠化空間,為市民提供魅力的開放空間和游憩場所。“三縱”沿石武高鐵、京廣鐵路及京珠高速形成三條縱向綠化廊道,通過選取局部節點建設公園的方式,弱化交通干道對城市空間的分割,縫合城市用地,也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休閑游憩空間。“六楔”在京廣鐵路經過的城市南北向兩入口處、練江河主河道經過的城市東西兩入口處、小清河沿線的城市西側入口和開源河東出口等六處形成楔形的綠化空間,將城區外圍的田園風光引入城區。“兩帶”在現狀建成區外圍利用濱水綠地、鐵路沿線綠化廊道串聯各類公園,形成一條環城公園帶,改善生態環境,控制城市建設蔓延。
近期綠地建設目標及項目。近期綠地建設的目標是迅速提升公園綠地面積及使用功能,基本滿足現狀城市公園(市級、區級)的使用要求;繼續加強濱水綠廊與交通綠廊的建設,為形成“雙網并構”的綠地系統空間構架做好前期整治及控制工作;啟動市域范圍內的生態恢復工程,重點推進濱水綠化、道路防護綠地及城市公園建設,優化完善老城區綠地系統布局網絡,為遠期建成生態園林城市奠定基礎。
近期建設項目:新建市級公園3處(清湖公園、生態公園、驛城公園)、片區公園6處(冶鐵公園、桓寬公園、高鐵東公園、重陽文化園、范縝公園、世紀公園)、專類公園2處(兒童公園和古源生態園)、改擴建街頭游園2處(帝豪游園和驛城區游園)、新建街頭游園12處。生產綠地近期結合城區現有的苗圃,沿廣深鐵路在中心城區南部和北部建設2處生產綠地,其中城南苗圃78.9公頃,重點培育城市花卉、灌木;城北苗圃107.56公頃,結合鐵路防護綠化帶建設,重點進行物種馴化和喬木、灌木培育。近期規劃建設防護綠地315.5公頃,主要位于鐵路及城市快速路沿線。近期,居住、工業、倉儲及道路各類用地均需按規劃要求配建附屬綠地。
遠期建設重點及項目。遠期建設市級公園6處,分別為文化公園、駐西公園、駐東公園、郭樓公園、練江河公園和豫南公園;遠期建設片區公園9處,分別為韓非公園、李斯公園、駐北公園、開源公園、鐵路公園、高鐵西公園、開元公園、盤古公園和駐驛公園;遠期建設專類公園4處,分別為歷史文化名園礦坑遺址公園、水主題公園和植物園;遠期建設街頭游園多處,結合楔形綠地建設8個城市近郊郊野公園;遠期建設生產綠地2處,即城西苗圃和城東苗圃,面積分別為92.70公頃和134.98公頃;遠期防護綠地建設的重點為石武高鐵沿線防護綠地、京港澳高速沿線防護綠地以及城郊防護林帶。
城市綠地是城市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最具活力和建設性的部分。城市綠地已經由靜態觀賞為主的傳統單一模式發展成集戶外娛樂、健身、教育等活動為主的多元化模式。城市綠地系統不僅僅只是發揮生態功能作用,更重要的是與城市其他系統的協調,緩減各種社會問題,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其功能更加綜合。在《駐馬店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指導下,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市一定會變成生態和諧、景觀優美、植被多樣、鮮花盛開、綠樹成蔭、廊道相連、田園相融、風景宜人、內涵豐富的城市。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